





近年来,盱眙法院坚持把文明融入执法办案全过程,积极探索在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
盱眙有这样一位“网红”:他一会儿是包赢案件的“金牌律师”,一会儿是八面玲珑、无所不能的“社交达人”,一会儿又成了多金又体贴的“房产大亨”,总而言之就是“实力强、路子广、关系硬”,吸引大批关注。但谁承想,他却利用“网红”身份,无所不骗。
2023年1月底,盱眙县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对“网红”刘某某提起公诉。
审理发现,2017年至2022年期间,刘某某通过抖音等平台发布短视频,前期对外谎称自己是律师、房地产老总,后期又谎称认识当地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在明知自身没有能力帮人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仍然许诺16名被害人保证办成所托事项,并以此要求对方支付预付款,累计涉案资金15万余元。
为规范网络传播秩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盱眙法院对被告人刘某某利用互联网实施诈骗的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判处刘某某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责令刘某某退还违法所得,分别发还相应被害人。
“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源自从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的公平正义。”承办法官刘丹丹说,“希望通过本案的判决,警示人们在共享网络红利的同时,守法守规、诚信做人,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司法的价值,不仅在于个案的公正审理,更在于秉持鲜明的是非观,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约束甚至制裁,以公正裁判树立鲜明价值导向,让社会文明充盈、正义彰显。
“20余万元彩礼可能对有的人来说并不算多,但对普通农村家庭而言,实在是一笔巨款了。”在盱眙法院去年办理的一起彩礼纠纷案中,一名旁听庭审人员感慨道。
2020年,陈某(男)与申某(女)经人介绍相识后确立恋爱关系。原告陈某为缔结婚约支出彩礼等各项费用30余万元。2021年3月协商退亲,陈某要求申某出具欠条,申某不愿出具。同年6月,申某与案外人举行定亲仪式,2022年元旦举行了结婚仪式。后陈某以申某及其家人毁约,导致陈某人财两空为由提起诉讼,要求被告申某及其家人返还彩礼。
盱眙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并对当事人之间涉及的财产的性质进行了认定,根据具体情况认定返还金额,最终判决申某返还彩礼28万元。
在判决书中,承办法官董蒙写下一段话:“婚姻应当以感情为基础,而非彩礼的给付。法律应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树立文明、健康、和谐的婚俗新风,弘扬婚姻家庭中向上向善、互敬互爱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与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来禁止高价彩礼相比,司法公正裁判的一个个鲜活案例,就是一部部生动的法治教材,能对索要高价彩礼的违法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矫正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李叶红对盱眙法院用司法裁判让彩礼归于“礼”的实践表示高度肯定。
2023年5月,盱眙法院受理了一起老母亲起诉儿子儿媳财产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双方的矛盾要从一处墓地说起。
王爷爷(已故)与张奶奶结婚相伴数十年,育有一子二女。2011年,王爷爷出资为自己与张奶奶从某生态陵园管理所购买了一处位于其老家附近的双穴墓地。
2023年1月1日,王爷爷去世。张奶奶欲将王爷爷安葬时却发现,老夫妻俩十几年前就买好的墓地被转卖了。询问某生态陵园管理所后才得知,早在2016年,儿子小王和儿媳小李就拿着墓地使用凭证原件,办理了转卖手续。
“当时老头子急等着下葬,我只能让女儿赶紧在其他地方买一处墓穴,总不能让他走了还不安心。”张奶奶悲怒交加,“原来那处墓地就在我们住了几十年的老家边上,是我和老头子看中的地方。我心里难受啊。”
面对张奶奶的痛心责问,小王和小李则认为,诉争墓地是他们小夫妻俩出资购买的,而且王爷爷生前提出了让他们转卖墓地,所以不存在侵害王爷爷、张奶奶墓地使用权的事实。
经审理,法院认定小王与小李将诉争墓地转卖致使王爷爷与张奶奶不能使用该双穴墓地的行为构成侵权,判决小王与小李共同赔偿张奶奶赔偿墓地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17000元。
子女在父母亡故后,将父母骨灰安葬在父母生前选中的墓地,完成父母最后的心愿,既是我国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定赡养义务的延伸,同时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伦理层面的具体要求。作为子女,对父母应有赡养与扶助义务。该赡养义务既包括父母生前的照料,也包括父母死后的安葬,私自处置父母墓地必然构成侵权,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和道德的谴责。
在盱眙法院,每一份裁判文书都是一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单。盱眙法院不断凝聚司法“文明之魂”,以公正裁判体现鲜明价值导向,引领社会文明风尚,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更有力量、更有导向、更有温度的司法。
■通讯员 黄 舒 周佳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