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簪花围在淮安火了

簪花围在淮安火了

发布时间: 2024-08-29 09:22  关注度:680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这个暑假,身穿汉服、头戴簪花围的市民和游客将河下古镇点缀得五彩斑斓。随着簪花围在网络上走红,河下古镇以其青砖黛瓦、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也迎来一波簪花热。

我市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的内核在于文化延续

这个暑假,身穿汉服、头戴簪花围的市民和游客将河下古镇点缀得五彩斑斓。随着簪花围在网络上走红,河下古镇以其青砖黛瓦、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也迎来一波簪花热。

●汉服和簪花围受热捧

不久前一天下午,尽管下着雨,位于河下古镇入口处的一家汉服体验馆依旧门庭若市。年轻姑娘们进进出出,挑选自己喜爱的服饰。“一大早就过来了,就为了能赶上第一批化妆的机会,留有足够的时间在古镇里拍照留念。”一名头戴粉色簪花围、身着明制汉服,从徐州来游玩的姑娘激动地展示刚拍摄的照片。

003.jpg

该汉服体验馆工作人员介绍,店内有唐制、宋制、明制等各式各样的传统服饰,同时提供跟拍服务。造型师根据顾客挑选的衣服款式,做出与服装风格相协调的发髻,并推荐选择与服装颜色相近的簪花围。记者注意到,店内显眼位置摆放着一长排颜色缤纷的簪花围头饰供客人挑选。

下午4点多,这家汉服体验馆里的客人依旧源源不断。在另一家位于小巷子里的汉服体验馆,店铺老板正忙着为一名穿着旗袍的客人梳妆,将头发往脑后梳拢好,扎上头绳,盘成近似圆形的发髻,再将现成的假花发箍用发卡固定在头上,便大功告成。“最近两天都是从早到晚忙得连轴转,旗袍与簪花的搭配组合是时下比较流行的。”该店铺老板介绍。

●与传统习俗相比变了味?

最近,“00”后姑娘于沁言在网上做足了功课,在河下古镇精心挑选了一家汉服体验馆,想体验一把心心念念的簪花围。然而,体验的过程却与她的预期不一样。“整个流程都被商业化了,妆容类似且比较浮夸,最期待的簪花围,不是一朵一朵精心插上,而是用现成的假花发箍直接套上,整个过程几分钟就完成了。”缺乏个性化服务与传统文化体验感,让于沁言心里有些失落。

被网上流行的簪花围吸引的叶思瑶,去体验簪花围之前在网上搜寻了一些关于簪花围的资料。在一个关于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宣传的视频中,蟳埔女身着朴素的大裾衫和黑色阔脚裤,一簇簇鲜花戴在头上,与身后古老的村落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岁月静好的绝美风景图。“汉服体验馆里簪花围写真效果固然好,但相比于传统习俗中戴的簪花围,似乎已经变了味。”叶思瑶说。

据悉,蟳埔女服饰与泉州“海丝”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服装俗称“大裾衫、阔脚裤”,头饰俗称“簪花围”,所簪之花大多为时令鲜花。需先将头发往脑后梳拢好,扎上红头绳,盘成近似圆形的发髻,中间横插上骨簪,接着戴上不同颜色的鲜花或绢花,一圈一圈地缠在发髻上,一般三到四圈,接着用边花、小花依次装饰。2008年,蟳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头饰即簪花围。

●非遗传承的内核在于文化延续

淮安市非遗项目绒花绒鸟制作技艺传承人钱凤池的工作室就坐落在河下古镇。最近这段时间,他时常能见到游客头顶簪花围,从工作室门前路过。钱凤池认为,非遗传承的内核往往是共通的。

钱凤池说,簪花围在流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变化,是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表现,设计创新和材料的多样化使得簪花围更符合现代审美,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用场景的拓展也使得簪花围走出蟳蜅村落,被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但过度的创新可能导致簪花围失去原有的传统韵味和文化内涵,使其变成一种纯粹的时尚饰品。在流行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对簪花围文化的误解和歪曲,不利于其正确传承。

钱凤池说,非遗传承的内核是身传口授、代代相承的手法技艺,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以及对技艺传承的重视,通过这种方式,非遗得以保持其独特的表达特性和文化内涵,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让更多人在亲手实践中深入理解非遗项目及其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对非遗项目的理解过于肤浅。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年轻人学习非遗技艺,了解非遗,培养一批有热情、有能力的传承人。

■融媒体记者 高婷婷/文 王昊/图,实习记者 彭驿然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