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海晚报讯: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近日,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一群特殊的“生态观察员”,33名来自全市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志愿者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沉浸式自然研学之旅。他们观鸟识虫,探访湿地修复故事,在欢声笑语中探索绿水青山的奥秘。
活动当天,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了广袤的“生态课堂”。“快看!那里有只水鸟!”伴随着一名孩子充满惊喜的喊声,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举起望远镜,朝那灵动的身影看去。在淮安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带领下,孩子们穿梭于葱茏草木间,辨识湿地特有植物,用望远镜追寻翩跹鸟影,感受白马湖作为“候鸟驿站”的生命活力。
当夜幕降临,一场夜晚探险活动将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带上手电筒,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轻轻拨开灌木丛,观察昼伏夜出的昆虫,有的孩子侧耳倾听昆虫的鸣叫声以确定其位置。孩子们每发现一种昆虫,志愿者便会详细讲解该昆虫的名称、特征、习性等。“原来夜晚的湿地这么热闹!”一名孩子感慨。孩子们纷纷表示,参加此次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亲近了自然,特别有意义。
活动中,志愿者还向孩子们讲述了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史。“这片水域曾因过度围网养殖,生态功能严重退化。近年来,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系统谋划、综合施策,白马湖水质稳定向好,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淮安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余星翰说,“我们希望通过组织此次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生态保护的种子,让守护绿水青山成为代代相传的自觉。”
■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