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盘活“沉睡”资产超千万元,淮安创新建立“实体+虚拟”公物仓管理模式

盘活“沉睡”资产超千万元,淮安创新建立“实体+虚拟”公物仓管理模式

发布时间: 2025-08-20 09:31  关注度:23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导读:

为切实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我市持续优化公物仓管理模式,让“沉睡”的资产“活”起来。今年以来,我市已在市直单位和各县区开展盘活利用工作,累计盘活资产超1000万元。

什么是公物仓?公物仓不同于传统仓库,它是通过“实体+虚拟”的方式,对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进行统一管理、调配使用的创新平台。简单来说,就是给闲置资产安个“家”,让需要使用的单位可以随时“借”。建立公物仓,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一项创新突破。其核心在于深刻理解公物仓与传统仓库的本质区别:传统仓库侧重于资产的物理存储与静态保管,而公物仓则旨在构建一个集收储、管理、调配、共享、处置于一体的动态循环平台,以实现闲置和低效资产的跨部门、跨层级高效流转与再利用。这不仅是空间形态的变化,更是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从“部门私有、分散沉淀”向“政府统筹、共享共用”的转型升级。

哪些资产可以进入公物仓呢?我市公物仓主要收储六大类资产:其一,闲置资产。市、县(区)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办公物资、超标准配置或违规购置的资产等。其二,捐赠资产。市、县(区)政府及部门接收的各类实物捐赠物资。其三,经批准撤销、合并、改制的部门单位,由牵头单位收回的闲置但还可以使用的资产。其四,经市、县(区)党委、政府批准举行的大型活动(会议)、组建的临时机构等统一配置且可循环使用的资产。其五,执法执纪部门罚没物品、涉案资产等。其六,其他需要或符合公物仓收储条件的资产。在公物仓运行成熟的基础上,还可以探索政府国有土地或其他可利用资源的收储。

我市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模式?借鉴全国各地探索实践情况,淮安实行“实体+虚拟”模式建立公物仓。一是实体公物仓。利用国有闲置房产、土地或与第三方合作建设实体公物仓,将不宜由部门管理或执法执纪部门罚没的物品进行集中仓储管理,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建立实体仓收储资产信息库。二是虚拟公物仓。以全省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载体,增加公物总仓模块,各部门统计上报闲置资产信息,市、县(区)资产管理部门分类登记入仓。同时,在各部门信息平台建立公物分仓模块,分类登记入仓本部门闲置资产,并承担入仓实物管理职责。建立“实体+虚拟”公物仓,使用单位在信息平台推送本单位闲置、可供调剂的资产,线上线下双线运行,有效整合资源,可最大限度节约仓储运输成本,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建立公物仓管理运行体制机制,是公物仓规范运行的保证,也是资产安全、有序、合理流动的基础。根据公物仓管理办法,厘清公物仓资产管理范围、管理权责及调配、处置流程。公物仓运行总体框架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收储板块。按照“部门清理上报—资产管理部门核实—登记入库”的流程,将分散在各部门的闲置资产收储于实体仓和虚拟仓进行集中管理。二是调配板块。通过“使用单位(或机构)申请—资产管理部门审批—调配”的流程,逐步规范公物仓资产调配使用环节。三是处置板块。对于利用率低、不便仓储或不需仓储的资产,采取公开拍卖处置,或采取账物整体划拨基层乡镇、村社、学校等单位继续使用,提升资产利用率,防止国有资产浪费甚至流失。同时,还可以探索向社会出租、出借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增加收储资产的经济效益。(胡锐 蒋淑雅)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