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5点半,除草机发出的“嗡嗡”声打破了钵池山公园的寂静,园林工人严硕本和工友们在草木深处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他和工友组成了一个20余人的团队,主要负责钵池山公园景区的苗木养护工作。钢丝网面罩、工作服、护袖、围裙、脖间的毛巾……高温中,他们包裹严实的身影,托起了城市的盎然绿意。
“去年9月,我们来到淮安工作,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严硕本一边熟练地操作着除草机,一边告诉记者,这段时间的高温天气,算是他们这一年来经历的最大考验。
与其他户外工作不同,除了高温,他们还要防范飞溅的草屑和石子。严硕本指了指头上戴着的钢丝网面罩,只见钢丝网已经变得凹凸不平,而且被一层草屑所覆盖。“戴这个面罩可不是为了防晒,而是为了防止除草时飞溅的草屑和石子伤害眼睛。”掀起面罩,他的脸上早已汗如雨下,身上也被工作服、护袖、围裙等包裹得严严实实。可即便如此,草屑还是能够钻进他的脖颈、袖口。“每天,草屑混着汗液,就像在衣服和皮肤间贴了一层砂纸般瘙痒难受。”他说。
每天早上5点半到10点半、下午3点到6点,一天工作8个多小时,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这就是严硕本的日常。不过,他说,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因为不是本地人,公司为他们在附近租了房,中午这段时间,便成了他们的休息时间。“中午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洗澡,要把身上的泥土、草屑给洗掉,衣服也得换,不然下午就会像套着麻袋一样。”严硕本说,傍晚收工后,他们还得再洗一次澡,这一次洗掉的不仅是草屑,还有一天的疲惫。不过,无论怎么洗,这一身的草木气息总也洗不掉,这个味道已经伴随他十多年了,以前觉得刺鼻,现在反而觉得安心。
严硕本说,十多年前,他在南京的建筑工地上打零工时,因为冬天没有多少活儿,便进入了园林绿化行业。“刚开始,我控制不好除草机,机器总是乱跳,后来干得时间久了,也就熟练了。”他笑着说,起初,他修剪过的草地总是高低不平,现在不仅平整如地毯,速度甚至比年轻人还快,即使遭遇高温天气,也不影响质量。每天傍晚,当他们下班的时候,看到市民、游客陆续走进钵池山公园,在他们修剪后的绿化带中散步,他们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些花草树木就是我们的作品,辛苦点也值了。”他说。
在我们的城市中,像严硕本这样的园林工人还有很多,他们或许也和严硕本一样,并不是淮安本地人,可他们却用汗水浇灌出这座城市的片片绿荫,成为城市中最亮丽的一抹色彩。
■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