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横沟村:传承“江淮火种”,点燃“红色引擎”

横沟村:传承“江淮火种”,点燃“红色引擎”

发布时间: 2024-08-31 11:47  关注度:1410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红色是横沟的底色。”谈及今后的发展,张跃说,横沟村将进一步传承好“江淮火种”,加快建设休闲观光体验园,打造红色研学基地,同时深度开发“江淮火种”红色产品,让村庄永葆红色底色,让村民尽享乡村振兴红利。

在空间的经纬上,人们习惯于视南北为“纵”、东西为“横”,比如淮安区钦工镇的横沟村,即以沟为名,取横为向,先建寺庙后建村,村名的由来既简洁明了又颇有讲究。

当然,横沟村的起源,并无确切的历史记载,只有一段传说流传至今——先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大沟(或为工事),因东西走向,得名“横沟”。后有一座佛寺“横沟寺”,香火鼎盛,人丁兴旺。久而久之,在此附近,横沟村渐渐成形。

时至金秋,置身横沟,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是眼前这座横沟暴动历史陈列馆。驻足馆内,看着展陈的一把把饱经岁月沧桑的土枪、一口口划破历史长空的大刀、一根根刺穿黑暗笼罩的长矛,耳边仿佛依然回荡着改天换地的呐喊与枪声。

96年前的1928年2月,苏北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枪在这里打响,红色薪火从此点燃,在苏北大地生发出燎原之势。这个小小的村落,也成为苏北地区最早建立的党组织中共淮安特支、淮阴特委、淮安县委的诞生地。

“这颗‘江淮火种’独一无二,是横沟的宝藏。”作为横沟村现任“当家人”,村党总支书记张跃对横沟的红色资源格外珍视,对横沟新时代的发展路径也早有谋划:“村要强、民要富,红色资源这把‘火’必须烧得旺。”

“火旺”还得添“薪柴”。漫步在横沟村,红色雕塑、红色标语牌随处可见,印有“江淮火种”标识的背包、水壶、望远镜等工艺品就地售卖,吸引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打卡”。

以陈列馆为基础,横沟村开发出“主题课+专题课+特色课”实境课堂体系,利用线上平台创新推出“云课堂”,延伸党性教育时空触角。“手段很多,总的目的就是打好‘红色牌’,提升知名度。”张跃说。

“火旺”尤需借“东风”。横沟是中共中央组织部确定的“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也是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江苏省“老区精神教育基地”,加之横沟暴动历史陈列馆远近闻名,村“两委”以此为依托,围绕场馆附近做精细文章,粉刷村舍、平整道路、通沟清淤,一番“捯饬”,游客眼中的横沟村不只是红色村落,更是美丽如画的彩色村庄。

“游客愿意留,发展就不愁。”张跃指着附近的农家小院告诉记者,“城里人可以来采摘、吃土菜,村民则可以在‘家门口’把钱赚。”说话间,已来到不远处的村史馆。村里专门在这里打造了电商直播间,钦工肉圆、碧根果、翠冠梨、鸽子蛋等特色农产品,每天通过“红色主播”的线上推介销往全国各地。

“红色引擎”一经点燃,发展之路激情澎湃。近几年,横沟村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整合村集体农地113亩种植金针菜、杞柳等经济作物,同时加快土地流转,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实行优质稻麦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亩产效益。2020年,该村首个智能化水产养殖项目顺利落户,项目总投资1亿元,每年吸纳闲置劳动力近百人,帮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退休了,在家也没事干,来这打工,活不重又有钱赚,蛮好。”村民陈明井在村里的一家饲料企业担任仓库管理员,每月工资4000多元,心情舒畅,日子过得踏实。

唤醒沉睡资产是横沟的又一步棋。村里正在谋划将废弃的供销社拆除,新建3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对外出租。这些标准化厂房今年11月有望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部出租后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红色是横沟的底色。”谈及今后的发展,张跃说,横沟村将进一步传承好“江淮火种”,加快建设休闲观光体验园,打造红色研学基地,同时深度开发“江淮火种”红色产品,让村庄永葆红色底色,让村民尽享乡村振兴红利。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王 舒 何 弦 金 苏 赵启瑞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