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农旅”同台 “融合”生财,这个湖畔小村在振兴路上越跑越快

“农旅”同台 “融合”生财,这个湖畔小村在振兴路上越跑越快

发布时间: 2024-09-06 11:14  关注度:400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扁舟飞跃趁晴空,斜抹湖天夕照红。夜渡浅沙惊宿鸟,晓行柳岸雪花骢。”81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二渡洪泽湖,处理山子头(今属宿迁泗洪县)战斗善后事宜,见落日夕照、水天一色,欣然赋诗,留下这首七言绝句《过洪泽湖》。

“扁舟飞跃趁晴空,斜抹湖天夕照红。夜渡浅沙惊宿鸟,晓行柳岸雪花骢。”81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二渡洪泽湖,处理山子头(今属宿迁泗洪县)战斗善后事宜,见落日夕照、水天一色,欣然赋诗,留下这首七言绝句《过洪泽湖》。

陈毅二渡洪泽湖的始发地,就在如今的洪泽区张庄村。81年后,大湖美景依旧,张庄却早已旧貌换新颜。走在乡村全面振兴路上的张庄人,随着发展思路之变,日子越过越红火。

最大的变化,缘自2019年。彼时,张庄村“两委”顺利完成换届,接棒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袁书兵,走马上任之初便强烈地感受到,跟周边村落相比,张庄落伍了。“老百姓的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瓦房居多,村口的路窄得连一辆小轿车都开不进来。”他说。

新班子,要有新作为。袁书兵走访调研后发现,张庄谋振兴,至少有“两张王牌”:一是张庄北靠方特乐园,西有周桥大塘遗址,旅游资源丰富;二是村民搞芡实种植、稻虾共生,农业特色鲜明。

“王牌”在手,关键看章法。张庄随即确定“战术”:“农旅”同台,“融合”生财。以农房改善为契机,村里邀请专家进村搞统筹规划,将原有村居分为搬迁拆并、集聚提升和特色保护三种类型,根据建筑特点,或拆旧新建,或保护修缮,因地制宜、综合开发。

如此,一举两得——

其一,改善了居住环境。走进张庄小区,江淮风格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便民超市、农家书屋、养老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小区内河塘清澈、野鸭成群、白鹭起舞。“不仅环境好,村里还给咱免了水费和灌溉用的电费,这条件跟以前比,简直太好了。”说起变化,村民韦安龙乐得合不拢嘴。

其二,腾出了发展空间。2021年,村里选择村庄肌理和区位较好的庄台,与文旅企业合作开发“春晓白露”项目,建阅湖农场、阅湖公社,搞民宿餐饮、垂钓采摘、观光旅游。“农场的蓝莓刚上市,每斤售价60元,这可比以前打鱼捕虾挣得多。”袁书兵说,“春晓白露”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步伐,今后准备搞青少年研学活动,将其打造成集“赏、采、尝、耕、乐、淘”于一体的近郊乡村旅游基地。

项目落户,村民致富。为配合“春晓白露”项目运营,张庄村专门成立了劳务公司,吸纳数十位村民参与。仅去年一年,劳务公司就提供劳动力超过10000人次。按每天80元计算,全年为村民增收80万元。

“有钱赚,忙也充实,累也舒坦。”年逾六旬的村民杨文清,去年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农场,自己则在农场务工,年收入不低于80000元。用杨文清的话说:“这样的日子,有奔头。”

受益的还有种植大户。“以前分田的时候,采取的是好地、孬地搭配着来,导致各家各户土地分散,搞规模化经营施展不开拳脚。现在经过流转,土地集中连片,种植成本更低,效益更高。”袁书兵兴奋地说。

如今,张庄村有40多个种植大户种芡实,总面积2000多亩,年收入600多万元,村里主推的“苏畔农园”品牌芡实米,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农田即景观,农村即景区,农户即景点。”眼下,对张庄村的发展,袁书兵又有了新设想:“那就是探索农旅深度融合的路子,发展景观型农业、体验型农业、创意型农业,让张庄老百姓在振兴路上激情澎湃、加速奔跑。”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王舒 何弦 赵启瑞 周伟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