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在水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探索尝试,以推动农业生态化、绿色化发展为突破口,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全面治理农业污染,努力走出“模式业态更优、绿色品牌更响、生态价值更高”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淮阴区聚焦生态农业发展,探索实施一系列农田退水循环利用项目。
传统的农田灌溉是“渠—田—沟—河”的线型方式。淮阴区积极打造“渠—田—沟—渠”的环型灌溉方式,努力实现“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养分再利用”。淮阴区运南片区建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域内土地肥沃,河网纵横交错。该区在运南片区创新建设稻田退水循环利用系统,在排涝河道中部、尾部分段建设节制闸和回用泵站,利用固定泵站或移动泵车将农田退到沟里的肥水重新抽回到渠,实现农田退水循环利用。
该系统建成投入运行以来,不仅节约了水资源、改善了水环境,还促进了化肥、农药减量化。当地种植大户黄正何算了一笔账:通过退水循环再利用,每亩地可有效节约用水37立方米左右,减少复合肥使用量约22.5公斤,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丰收”。
此外,淮阴区结合高标准农田改造,在马头镇吴城片、南陈集镇合心片推进农田退水循环利用改造6000亩;在赵公河流域兴建更大面积的农田退水循环利用项目,覆盖区域达61000亩。
我市以秸秆综合利用“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为重点,将全市秸秆离田、深耕深旋还田面积分别提升至180万亩、20万亩,推动重点汇水区域和环境敏感区域秸秆全部实现离田。
洪泽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优势,大力推广秸秆打捆离田综合利用。洪泽区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江苏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将小麦秸秆作为蘑菇生产基料,每年可回收秸秆约5万吨。该公司总经理曾文正表示,通过引进新技术,小麦秸秆成为食用菌生长的“沃土”。“现在秸秆有地方回收,大家都不烧了。1亩小麦产生1吨左右秸秆,每吨能卖上百元,提高了我们的收益。”当地种植大户梁先生说。
光大生物质电厂等企业以秸秆为燃料,每年可消耗秸秆约2.5万吨;有机肥生产企业利用秸秆制作有机肥,减少使用化肥;秸秆离田企业将质量较好的秸秆加工后销售给造纸、草编企业,作为生产原料;畜禽养殖企业将秸秆作为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收益……
秸秆离田综合利用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还改善了生态环境。2020年夏、秋季秸秆离田后,2021年6—9月,洪泽区白马湖国考洪金断面监测结果表明,影响断面主要定类因子总磷月均值比2020年、2019年同比分别下降28.2%、37.8%;高锰酸盐指数月均值比2020年、2019年同比分别下降21.9%、15.6%,水质总体变好趋势明显。经采样检测、系统分析,这与秸秆离田污染大幅减少密切相关。2022年、2023年洪金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指标持续向好,呈现逐年向好趋势。
水稻直播种植虽然省事,但存在肥水沤田、退水晾田、反复退水等现象,此时正值雨季,往往造成肥水下河,污染严重。推动直播稻改机插秧,是农田退水污染源头减量的关键。
我市高度重视直播稻改机插秧工作,近年来大力控减直播稻种植面积,去年控减50万亩,今年控减35万亩,明年全市直播稻种植面积将控制在30万亩以内。
为确保控减任务完成,淮阴区大力培育育秧工厂,确保秧苗充足供应。今年“三夏”之际,40余个育插一体化服务组织投入插秧机约190台套次,服务马头、南陈集、高家堰合计栽插水稻近10万亩。全区累计投入580台套次机械,服务约33万亩水稻栽插,完成控减面积6万亩,涉及8592个主体。二河以西运南片区,95%以上稻田已取消直播稻种植。
种植大户卜秋凤说,过去人工插秧要从6月初一直忙到6月底,现在两台高效插秧机一天能完成110亩地的插秧作业,而且机插秧能很好地控制秧苗的深度和密度,利于后期水稻生长和田间管理,提高水稻产量。
走进涟水县大东镇绿金丰环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记者看到30亩沼气池覆盖着防渗膜。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公司与30余家养殖场合作,用回收的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制备生物天然气,年可处理农作物秸秆2.8万吨、畜禽粪污11.2万吨。
该项目同时生产有机肥、沼液肥和基质土,有效减少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实现清洁生产和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淮安区在复兴镇实施6000亩农牧种养循环试验单元,主要采取“猪沼液—稻麦”模式,沼气站及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分别产生沼气和沼液,畜禽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给场区生产使用,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供稻麦田使用。淮安区还积极打造苏嘴镇5000亩“猪沼液—瓜菜”重点单元,畜禽粪便干湿分离后产生的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还田,用于西瓜、芦笋等种植。
“现在是水稻拔节期,施用有机肥能提高土壤里的养分含量,不仅增加水稻产量,而且种出的稻米口感好。我家1000多亩地,用的都是沼液有机肥。”近日,淮阴区淮高镇孙圩村种植大户居永尚在市农科院助理研究员赵晨的指导下,为水稻浇灌有机液肥,“使用沼液有机肥,每亩能增产50公斤左右。”
盛夏时节,在淮安区博旺家庭农场,养殖户仇元祥将前一天晚上放置在稻田里的地笼捞上来,很快一笼笼黄鳝被捕捞上岸。
“黄鳝吃掉稻田里的害虫,黄鳝的排泄物可以作为稻田肥料。”仇元祥介绍,农场依托成片的稻田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采用稻鳝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与管控是事关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我市利用排水渠、水田等,因地制宜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民增收。
洪泽湖大闸蟹产业园位于洪泽湖北岸的西顺河镇,2022年启动规划,并在当年获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园区尾水处理采用“四池三坝”模式,有效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改善了水环境,提升了水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了大闸蟹经济效益。
据悉,我市将坚定农业生态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速推动四个方面的转变提升:产业单体发展向融合发展的转变提升、解决农业内部污染向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转变提升、农业废弃物由“治理”向“利用”的转变提升、农业单品增值向区域生态价值增值的转变提升,以生态农业的大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大改善。
■融媒体记者 张金宇,通 讯 员 文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