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龙潭村:山泉出“金银”,乡愁变“风景”

龙潭村:山泉出“金银”,乡愁变“风景”

发布时间: 2024-09-10 09:36  关注度:346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坐拥美丽山村,蹚出致富大道。去年,龙潭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达到182万元。“接下来,龙潭将按照北、中、西、南四大板块,分别打造休闲采摘、乡村记忆、田园综合、红色历史等特色农旅项目,同时从省城引进民营企业,进行专业深度开发。”朱雪海说,未来的龙潭,要变成“村子是景区,农舍是景点”,在这里既要看得见山水,也要留得住乡愁。

山城盱眙,有龙虾,还有龙潭。地处盱眙县丘陵山区中心地段的龙潭村,为河桥、桂五、古桑三地交界之处。这里山峦连绵,碧水潺潺,从高空俯瞰,宛若世外桃源。

龙潭村美,村名有传奇。相传,村中流淌至今的一潭清泉,古时可通达东海,泉水一度四处奔流,形成水患。人们以棉被、石磨堵之,使其流向深涧,日久渐成深潭,名为“龙潭”,而后才有了龙潭村。

不过,十数年前,守着好山好水的龙潭村百姓并不富裕。村党总支书记朱雪海回忆,那时候的龙潭村,家家户户过日子,靠的是“一亩三分地”,收成看年景,收入很有限。

龙潭村人想过上好日子。然而,村子位于生态林、水源地保护区,禁止招引工业项目。全村上下一时没了主张,望着好山好水发愁。

2014年,朱雪海接棒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组织村“两委”班子接连几个通宵开“诸葛亮会”,给龙潭村的发展“号脉”,形成一个共识:“好生态不是‘拦路虎’,应该是致富路。”大家几经商议,开出龙潭致富“药方”,搞特色农业,走“农旅融合”的路子。

选定了路子,还要迈好步子。“庄稼人靠地活,地好收成才好。”朱雪海带领全村百姓,打出一套“组合拳”:对内,化零为整,启动实施土地流转,使土地由“块”成“片”,便于规模化经营;对上,“化缘”求助,争取资金修建了6座水电站,为村里打造的12000亩高标准农田灌溉用水保驾护航。

双管齐下,再看龙潭,田变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曾经分散在山林间的土地彻底换了“妆容”、变了模样。

龙潭有深潭,深潭出山泉。清澈甘甜的山泉水,是龙潭村独有的水资源。2018年,村里以此为最大的本钱,把一个杂交鲟养殖项目招引进村。泉水滋养下,人工养殖的杂交鲟活力满满、肉质鲜美,上市后每公斤售价超过100元,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

此后,江苏绿川、南京创绿等众多农业科技公司纷纷慕名而来,投身龙潭山林之间,用龙潭山泉浇灌,在龙潭村发展起黄桃、草莓、南瓜等果蔬种植产业,总种植面积达3200亩。

“农业公司有先进技术,咱们有优质资源,结合起来,不火都难。”朱雪海以草莓为例:“龙潭草莓浇的是山泉水,用的是超早熟技术,和普通草莓相比,成熟期提前一个月,采摘期却可以延长好几个月,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山泉出“金银”,乡愁变“风景”。2016年,村“两委”号召村民将家中的老农具、旧用品捐赠出来,成立村史馆。比如,煤油灯、桑木扁担。这些老物件,不仅记录了龙潭村百姓过往的岁月,也见证了龙潭村发展的变迁。如今,村史馆已经成了龙潭村的一个景点,每年吸引游客近万人。

在龙潭村,各家各户的小院是一道风景。2022年,村“两委”统一规划,指导村民在房前、屋后、院内栽种枣树,既可供游人观赏,又可采摘、卖果,仅此一项,每年户均可增收3000元。

龙潭农家小院还引来了城里的大画家。前不久,盱眙籍知名画家刘欢在龙潭村创办了绘画工作室,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50余亩观赏荷塘,培育的莲种每颗能卖到10元的好价钱。

坐拥美丽山村,蹚出致富大道。去年,龙潭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达到182万元。“接下来,龙潭将按照北、中、西、南四大板块,分别打造休闲采摘、乡村记忆、田园综合、红色历史等特色农旅项目,同时从省城引进民营企业,进行专业深度开发。”朱雪海说,未来的龙潭,要变成“村子是景区,农舍是景点”,在这里既要看得见山水,也要留得住乡愁。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何 弦 王 舒 周 伟 赵启瑞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