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日报讯:一名刚出生的宝宝,近90%的肠管“跑”到胸腔。日前,经市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全力救治,“逃跑”的肠管顺利归位。
8月30日晚10:00,刚出生的欢欢(化名)没有自主呼吸,经过抢救从当地医院转入市妇幼保健院。“经检查,孩子患有先天性膈疝,近90%的肠管及整个脾脏都进入左侧胸腔,导致孩子呼吸困难、血压不平稳。”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夏顺林说。
横膈,作为腹腔与胸腔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是一种肌肉组织,其功能类似于楼房中的天花板,有效分隔胸腔与腹腔。膈疝的发生,源于膈肌缺损,这使得腹腔内的器官能够穿过这一缺口进入胸腔。发育过程中,如果部分肌肉发育不良或存在缺损,就无法完全分隔胸腔与腹腔,从而导致腹腔器官“跑”到胸腔,甚至侵占胸腔空间,最终形成膈疝。
新生儿膈疝在出生缺陷中属于严重畸形,腹腔内的器官,比如肠管和脾脏等,会因为膈肌缺损进入胸腔。这种情形会对心脏和肺造成压迫,影响其发育。在胎儿阶段,婴儿无需自主呼吸。出生后,婴儿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肺进行呼吸,若患有严重膈疝,可能会因为窒息面临生命危险。
仔细分析病情后,小儿外科李炳团队为欢欢实施胸腔镜微创手术,将挤入胸腔的脏器归位,同时修补膈肌缺损,术后孩子情况良好。“术中,我们用编织线结扎的方法,修补膈肌缺损。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手术麻醉的风险,对组织的伤害小,对肺部的影响也小,基本看不出手术伤口,极大提高了膈疝手术后的恢复速度。”夏顺林说。
小儿外科医生指出,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许多先天畸形都能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因此,如果在孕期发现孩子有出生缺陷,家长不必过于恐慌、急于终止妊娠,应咨询专科医生,获取专业的治疗建议。
■通讯员 刘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