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杨春银:在伟大的时代,见证乡村教育大发展

杨春银:在伟大的时代,见证乡村教育大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9-12 09:49  关注度:593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昨日中午,放学时分,突降大雨,淮安市白鹭湖小学门口,家长们或撑着雨伞或穿着雨衣等待孩子们放学。69岁的杨春银撑着雨伞,站在人群中静静等待11岁的孙女。其间,他不时望向不远处的钵池山公园,思绪也仿佛回到了59年前。

昨日中午,放学时分,突降大雨,淮安市白鹭湖小学门口,家长们或撑着雨伞或穿着雨衣等待孩子们放学。69岁的杨春银撑着雨伞,站在人群中静静等待11岁的孙女。其间,他不时望向不远处的钵池山公园,思绪也仿佛回到了59年前。

59年前,那里是他的母校,也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

1965年,杨春银10岁。“那时钵池山公园这一片还是农村,就在如今公园的位置有所小学,叫大口小学,是我的母校。”杨春银说,“到20世纪90年代,学校荒废了,后来就被拆了。”

59年前的农村小学什么样?杨春银历历在目。一排平房,6间教室,一块平整的泥地就算是操场了,操场边有一个泥巴盖的厕所,这些就是学校的全部。“学校没有围墙,教室里也是泥地,水泥砌一个平整的墙面,刷上黑漆就是黑板了。”杨春银笑着说,不像现在都有统一的桌椅,那时候凳子都要从自家带,学期结束,大家再把凳子带回家。

“那时我家离学校2000多米,我们都自己上学,几个小伙伴连走带跑,从家到学校要半个多小时。”杨春银说,那时候最怕下雨,一路上都是泥地,要是碰上水洼,只能把鞋子一脱,光着脚丫蹚过去。

大口小学如果还在的话,和杨春银孙女上的学校相隔不过数百米。“59年的变化真大啊,我们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学校条件也越来越好,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他说。

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1975年,杨春银20岁时,成了一名乡村教师。从钵池小学,辗转至吕庄、徐杨等乡村小学,最后到富士康实验小学,直到2015年正式离开讲台,杨春银在乡村小学一干就是几十年,也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巨大发展。

“1975年我刚做教师的时候,农村小学的条件很差,但比起我上学那会儿又要好一些,至少不用自己带着小板凳上学。”杨春银回忆说,后来乡村学校虽然还是一排排砖瓦房,但教室的地面逐渐变成了水泥地,并且有了专门的学校食堂,又多了老师宿舍,学校的泥土路变成了石子路、水泥路,泥土操场上有了跑道,多了升旗的旗杆,厕所也从泥搭变成了砖砌,学校有了围墙、多了大门……

“学校真正发生巨变还是在2000年以后。”杨春银说。随着淮安的飞速发展,曾经的农村荒地成了现代化都市,而乡村小学的平房显然跟不上时代。兴建新学校,撤并旧学校。当2007年杨春银来到富士康实验小学时,这所由乡村小学改建而成的学校不仅有四层教学楼、现代化教学设备、塑胶跑道、双层师生食堂以及图书馆、实验楼,甚至还开辟了学生种植园,乡村小学再也不是曾经的模样。

“现在国家富强了,越来越重视教育,农村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有幸见证乡村教育的大发展,是我最自豪的事。”杨春银说。

每个人都是见证者

退休后,杨春银还时常回学校看看,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仿佛几十年的变化只在一瞬间。

“现在每次送孙女上小学,就仿佛看到10岁的自己,每次经过大口小学曾经的校址,依然感慨良多。”杨春银笑着说,给孙女讲自己上学时候的事情和乡村小学曾经的样子,她满脸不可置信。

条件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美。50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杨春银也从10岁的上学郎,变成了退休老教师,他将接力棒交给了年轻教师。“教育兴则国家兴,未来的学校会越来越好。”杨春银说。

当然,即使退休了,杨春银也没有停下脚步,在闲暇之余干起了“老本行”,重上讲台当起了社区的红色宣讲员。他给社区的党员居民讲党的政策,讲城市的发展,讲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现在的美好生活。大家对杨春银的每堂课的评价都是“生动”“有趣”,因为杨春银讲的那些故事,也是他们曾亲身经历的。“其实生活在淮安的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切身感受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不同行业领域的人都是亲历者、建设者、见证者。曾经我们奋斗过的岁月,都将成为我们心底最美好的回忆。”杨春银说。

■融媒体记者 王 磊,通 讯 员 牛日芬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