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湖北恩施烈士陵园,长眠着淮阴籍烈士刘惠馨的铁骨忠魂。1941年11月17日,年仅27岁的刘惠馨在恩施方家坝英勇就义,用短暂的一生践行共产主义誓言,在革命史册上写下光辉篇章,被誉为“青年楷模”。
刘惠馨,又名刘一清,1914年出生于淮阴县(现淮阴区)。她从小受家庭熏陶和老师教导,心存读书救国之志。1935年,她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成为该学院唯一的女性。在校期间,她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并与进步青年马识途相识。
全面抗战爆发后,刘惠馨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战时农村服务团,投身工农实践。1937年11月,她与马识途等撤离到武汉。在那里,刘惠馨放弃了去重庆复学的机会,经董必武安排,进入湖北黄安七里坪党员训练班学习。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她深化了对革命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1938年1月,刘惠馨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5月至1939年10月,刘惠馨奉命赴湖北鄂西地区开拓党的工作。她不畏艰苦,扎根工农群众,大力发展党员,为抗战时期鄂西党组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39年10月,中共施巴特委成立,马识途担任特委书记,刘惠馨担任特委委员兼秘书。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刘惠馨与马识途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更好地掩护特委工作,经上级批准,二人结为革命伴侣。
1940年8月,南方局指示撤销湘鄂西区党委、施巴特委,改组成立中共鄂西特委,由原湘鄂西区党委书记何功伟任书记,马识途任宣传部部长,刘惠馨任妇女部部长兼特委秘书。鄂西特委决定收缩战线,以恩施为核心划分南北工作区,成员全部化名乔装,建立9个地下联络站。其间,刘惠馨多次往返鄂渝,巧妙传递重要文件,并赴重庆曾家岩50号向周恩来汇报工作。
同年12月底,刘惠馨在恩施五峰山洋湾医院产下女婴。当时,恩施作为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所在地,局势险恶,一大批共产党人遭到逮捕和屠杀。刘惠馨顾不上襁褓中的孩子,不顾个人安危,立刻与特委联系安排同志们转移。然而,由于鄂西特委的交通员被捕叛变,刘惠馨与何功伟终遭逮捕。
国民党反动派知道刘惠馨是中共在湖北地区的重要人物,一旦让她开口,就能彻底破坏湖北地区的中共组织。他们认为刘惠馨身为女性且刚生产完,身体虚弱、感情脆弱,便软硬兼施,先许以全省青年及妇女之领导权诱其投降,遭痛斥后,又对她施以种种酷刑。刘惠馨遍体鳞伤,几度昏死过去,却始终坚贞不屈,一言不发。敌人还曾两次把她押解到荒郊野外,以枪决相要挟,但她面对枪口毫无惧色。不仅如此,她还设法记下叛变者姓名,秘密托人带出去交给重庆党组织。1941年11月17日,刘惠馨被国民党反动派单独押解到恩施北郊秘密杀害,英勇就义。
翌年6月,延安各界为刘惠馨等同志举行追悼会,号召全党和全体青年向他们学习。《解放日报》随即发表社论《悼殉难者》,赞颂烈士们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不朽模范”!
■记 者 徐 薇 通讯员 成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