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海晚报讯:“经过执行干警耐心调解,被执行人戴某某一次性支付3万余元,案件执行完毕。”日前,淮阴区法院执行局微信工作群弹出一条捷报,从朋友圈线索到案款到位,一起立案仅十天的案件得到高效办结。
申请人干某某和被执行人戴某某存在借贷纠纷,经法院判决,戴某某返还干某某借款本金35000元及利息。判决生效后,戴某某不履行给付义务,还玩起了“失踪”。干某某遂申请强制执行,但法院一直未发现被执行人下落且无可供执行财产,案件陷入执行“困境”。
自十天前立案以来,干某某每天都在为追不回借款发愁。就在刷朋友圈时,他突然发现戴某某更新了一条动态,也正是这条动态让他捕捉到戴某某的“藏身”信息。干某某立即拨通了法院执行局电话,“我发现被执行人戴某某正在灌南县某生猪养殖场上班,请法院尽快来执行……”
挂掉电话,法院执行干警立即驱车赶往70公里外的灌南。当天下午4时20分,在养殖场大门外,警车却被“防疫重地,闲人免进”的告示牌拦住。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执行干警灵机一动,既然他们进不去,能不能想办法让戴某某出来呢?最终在各方配合下,执行干警成功将戴某某拘传。
在回程路上,执行干警没有训斥戴某某,反而和他聊家常,做起戴某某的思想工作。最终,戴某某认识到自身错误,在回法院的路上便积极联系家人筹集案款,在抵达法院大门的前一刻,成功缴纳了3万余元案款。
执行干警第一时间将喜讯告知尚在归途的申请人干某某。电话那头,干某某激动万分,对法院的高效执行表达了谢意。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执行行动中,一个朋友圈动态成为破局关键,而警车上推心置腹的谈话则让“老赖”主动履了责。
■记者 王磊,通讯员 胡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