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新学期,如何让孩子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生活?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相关采访,为广大家长送上一份“开学指南”。
刚开学,市民李女士就因为接送孩子、为孩子准备午饭等忙得不可开交,更让她头疼的是,孩子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做作业拖拖拉拉,空闲时间总想着玩平板电脑。“一提起孩子的学习,我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李女士说。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近期与李女士有类似困惑的家长不在少数。
“孩子从放松的假期进入紧张有序的新学期,调整状态需要一个缓冲期。家长不宜急于催促,而应帮助孩子主动调整。”淮安市家庭教育指导师陈玲建议。
端正心态,接纳焦虑。“帮助孩子调整状态,首先家长要帮助他们端正心态。”陈玲说,家长可以多与孩子聊聊校园生活中的美好片段,避免使用“你的好日子到头了”等加重焦虑的语言。还可以带着孩子购买学习用品,用仪式感让孩子感受到新学期的氛围。
调整作息,逐步适应学校生活。市民张女士的儿子读小学三年级。最近,她和儿子正在严格执行“睡眠计划”:每天早上固定时间起床,晚上9点半准时睡觉。陈玲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自主调整作息习惯,恢复规律生活。
循序渐进,减少电子产品使用。“突然没收电子产品容易引起孩子抵触。”陈玲推荐采用“多巴胺戒断法”:先统计每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明确减少使用的目的(如保护视力、留出学习时间),分析过度使用的危害,逐步缩短使用时间。同时培养新爱好,如学做家常菜等,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制定计划,找回学习状态。市民陈先生和女儿一起制定了新学期计划:每天背10个英语单词,每周去一次图书馆,跑步三次,报名书法社团……陈玲提醒,计划应切合孩子实际,让他们能逐步实现,以此增强自信心。
采访中,不少家长坦言,开学这段时间,自己比孩子更焦虑——担心孩子跟不上、怕新老师教不好、工作太忙没时间辅导……“家长的焦虑很容易传递给孩子。在帮助孩子之前,家长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陈玲建议。
多用积极语言,给予心理支持。“家长的语言对孩子影响很大,应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陈玲表示,家长要避免反复使用负面话语,以免加重孩子的焦虑。对性格内向的孩子,可分享一些社交技巧,如主动问候、帮助同学、学会倾听等。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社交行为时,应及时肯定和表扬。
重视“高质量陪伴”。建议家长每天固定1小时专属时间,放下手机,专心陪伴孩子。同时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做孩子强大的“情绪后盾”。
调整身心需共同努力。陈玲最后强调,状态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耐心应对。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失眠、情绪低落、头痛胃痛等身体不适,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寻求专业帮助,或拨打淮安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热线96111。
■记者 秦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