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淮阴区丁集镇人大锚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以体育赛事聚人气、以文化活动润民心,接连推出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文体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村BA”搭起“连心桥”
“好球!”8月24日,丁集镇第四届“村BA”决赛现场掌声雷动,参赛队员默契配合、激烈角逐,围观群众加油呐喊。这场以“挑战青春、等你来战”为主题的体育赛事,是丁集镇人大连续四年牵头主办的“民生招牌活动”。
为让赛事更贴合群众需求,赛前,人大代表深入各村走访调研,广泛征集村民对赛事形式、规则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精英球队对决+特色互动体验”模式,既安排各村骨干球队比拼,又设置投篮、奖品兑换等环节,让老少群众都能参与其中。同时,镇人大主动联系淮祥米业、宗楼农旺农业等4家本土企业,将大米、蔬菜等优质土特产设为赛事奖品,既为参赛队伍注入动力,也为本土产业搭建了推广平台。赛事期间,由人大代表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全程值守,负责现场秩序维护、医疗保障、后勤补给等工作,用细致服务确保赛事安全有序开展。
从赛事策划到落地执行,丁集镇人大始终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四届“村BA”不仅激发了村民体育热情,还架起人大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代表们在筹备中倾听民声,在观赛中收集民意,累计梳理并推动解决民生问题12件,让体育赛事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迷你马拉松融合“法治课”
今年5月,随着一声发令枪响,丁集镇“活力人大 全民健康”迷你马拉松正式开跑,数百名村民身着统一服装,沿着规划好的乡村赛道奋勇向前。这场由镇人大精心策划的活动,将全民运动与法治宣传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文体惠民的新路径。
为让村民拥有良好的活动体验,镇级人大代表牵头落实各项筹备工作。多次实地勘察并确定安全便捷的赛道路线,在沿途设置3个健康补给站,为参赛者提供饮用水、能量棒等;联合镇卫生院组建医疗保障小组,安排志愿者骑行跟随,随时应对突发状况。此外,镇人大巧妙融入反诈反邪宣传元素——由补给站工作人员为参赛者发放印有“健康生活防诈骗,远离邪教护平安”的定制收纳袋和宣传手册;在终点设置“健康+法治”打卡点,村民完成打卡即可兑换印有健康宣传语的运动毛巾、便携水壶。
“跑完全程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学到了不少防骗知识,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村民王大叔拿着打卡兑换的纪念品说。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群众的健身热情,还在全镇营造了“爱运动、讲健康、守法治”的浓厚氛围,为建设健康丁集、平安丁集添砖加瓦。
书法活动赋能“产业兴”
“‘瓜棚飘香’写得真有气势,既见书法功底,又贴合咱们的产业特色。”今年2月,丁集镇“瓜农说事”人大专业代表工作室里,瓜农们对书法家的作品频频称赞。这场以“传承文化基因・赋能产业振兴”为主题的书法鉴赏活动,让传统艺术与乡村产业碰撞出新火花。
活动中,镇人大邀请淮安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现场授课,通过书法技法演示、手把手教学,让瓜农们近距离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书法家们还结合丁集镇特色黄瓜产业,挥毫创作“瓜农说事”“绿满田畴”等主题作品,将书法韵味与乡村产业发展愿景融为一体,让瓜农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坚定发展产业的信心。
此外,“瓜农说事”人大专业代表工作室依托此次活动提出长效文化赋能计划:将不定期举办“田间艺术沙龙”,邀请画家、剪纸艺人等与瓜农结对创作,在黄瓜大棚区打造“一棚一景”文化景观;联合文创企业设计“丁集黄瓜”主题文创包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既能学文化,又能促发展,这样的活动我们盼着多办!”参与活动的瓜农李大哥笑着说。
从赛场到赛道,从墨香到田间,丁集镇人大以文体活动为纽带,将民生需求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镇人大将继续聚焦群众期盼,策划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乡村既有“活力”又有“温度”,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强大合力。
■通讯员 孙晓敏 王 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