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从英伦名校到清江浦猕猴桃园,海归“新农人”四年扎根记

从英伦名校到清江浦猕猴桃园,海归“新农人”四年扎根记

发布时间: 2025-10-10 17:00  关注度:234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2021年,杨文创办了淮安本立农业有限公司,以“深耕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构建“网销平台+线下采摘+商超直供+水果店合作+批发分销”的全场景销售矩阵;引入先进设备,推广绿色技术,使种植效率提升30%以上,使农药化肥用量减少20%;联合高校开展技术攻关,获得1项发明专利,培育5个“猕岛”猕猴桃品种。这些毛花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市场潜力巨大。

在清江浦区盐河街道王元村的猕猴桃基地内,一个个裹着细密绒毛的猕猴桃挂满枝头,戴着眼镜的杨文穿着雨靴在果树间奔忙。这位拥有名校双学位的海归硕士,用4年时光褪去青涩,成长为一名扎根乡土的“新农人”。

2021年,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项目和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杨文,偶然间了解到,安徽农业大学培育的特色毛花猕猴桃肉质细腻,市场前景广阔。他于是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回乡种植猕猴桃。

当时,这个决定引发家人的一致反对,但杨文没有争辩,而是赶往安徽农业大学考察、学习。见杨文如此执着,家人最终松了口。2021年6月,杨文承包了200亩土地,带领工人一起平整土地,一期50亩试种基地初现雏形。

然而,实验室里取得的成功在现实中却碰了壁。实验室里采用的高垄栽培技术,到农田里就出了问题,根系扎得不深,浇的水全部顺着垄沟流走了。杨文咬牙决定返工,用推土机把高垄推平,重新铺设滴灌管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杨文借鉴生态种植法,在果树间种植三叶草。起初,绿油油的一片甚是喜人,可到了挂果期又出了问题:三叶草疯长,和猕猴桃抢养分,果实长得又小又涩,他只能带领工人将三叶草一株株拔除。更揪心的是,2023年春天,他聘请的技术员按照北方种植经验施肥,化肥浓度过高,一排幼苗全部被“烧”死。杨文蹲在田埂上,看着精心培育的幼苗成片枯萎,心疼不已。

接二连三的教训,让杨文明白:农业从来不是纸上谈兵,必须真刀真枪地干,掌握核心技术。他辗转联系上四川省“头雁计划”农业专家,驱车数百公里上门请教,并邀请专家定期到他的基地来指导。他全程动手实践,终于掌握了核心技术。

2021年,杨文创办了淮安本立农业有限公司,以“深耕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构建“网销平台+线下采摘+商超直供+水果店合作+批发分销”的全场景销售矩阵;引入先进设备,推广绿色技术,使种植效率提升30%以上,使农药化肥用量减少20%;联合高校开展技术攻关,获得1项发明专利,培育5个“猕岛”猕猴桃品种。这些毛花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市场潜力巨大。

杨文计划先将50亩核心区做精,为后续扩种打好基础;利用距离市区近的区位优势,开发采摘、垂钓等功能;推出技术、服务、销售三大托管服务,带领周边农户一起干。

从留学生到“新农人”,杨文用4年时间证明:一旦认准一项事业,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那些曾经的挫折与汗水,都会化作枝头的累累硕果,孕育新的希望。

■记者 金海洋,通讯员 靳凯 王炳前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