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讯员 赵亚洲
淮安新闻网消息:1952年11月,我出身在清江浦城内东南方向的赞化宫圩河南边一个市民家庭。清江浦城地处淮河下游流域,历史上是淮河水患的重灾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脑海里还隐隐约约地记得夏秋季节,清江浦城的城西水关、城东水关、水门城门洞和城内文渠河边多处堆放着防汛器材,预防城内河水暴涨和城外大水进城,也听到过上世纪二十年代奉军在城西水关防汛的一些历史传说。
治淮工程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洪泽湖东北部地域,实施淮水进入洪泽湖后的分流入海工程,新建成淮阴杨庄三十孔大闸(闸北是泄洪水道淮沭新河与入海水道新沂河相通),向南连接二河,由新建的二河闸和新开挖的二河、淮沭河、新沂河,导流洪泽湖中的淮河中上游而来的客水入黄海。新开挖老淮安县的三堡与淮阴县五叉河小闸村之间24.4多公里长的京杭大运河和在河道两端新建了淮阴船闸和淮安船闸,新开挖二河闸至盐城沿海的168公里长的苏北灌溉总渠,还在现地名柳树湾西面不远处的古淮河(废黄河)上新建活动坝拦水闸。这些都是为解决清江浦城水患和苏北洪水走廊而建的主要水利治淮工程,可以直接阻挡洪泽湖和淮河(废黄河)溃堤或特大暴风雨情况下的水患。
治淮水利工程为清江浦城消除水患,从外围大环境构筑了严密的预防客水入境和境内向外排水的水利防御体系,形成正南面由苏北灌溉总渠河堤,挡住南水入境,西南由二河河堤为一线,挡住西南方向洪泽湖的淮水入境,新开挖的24.4多公里长的京杭大运河和在河道两端新建的淮阴船闸和淮安船闸,为二线水利防线,活动坝闸挡水功能,取消了淮河(废黄河)的排水和航运功能,让古淮河成为一条废黄河。综观上述水利治淮工程,完全彻底地挡住外水入境。市水利局还在里运河沿岸新建了多个排灌站, 清理了文渠河、环城河等河流泥淤,新开挖一条20多公里长的清安河等市区水利工程,市水利局还及时把市区雨水排入里运河,解决了清江浦城及周围区域的水患问题。
清江浦人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告别了自带劳动工具和防汛材料,在大雨季节,到淮河(废黄河)南岸,码头乡陶闸附近至钵池乡洪福段十几公里河道的沿岸河堆上,进行防汛的历史。清江浦人也摆脱了城区水患之苦,我和家人都是治淮水利工程受益者, 与市区人一样,都应感谢水利人的辛勤劳动,感谢治淮水利工程造福于淮安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