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新闻网7月9日讯(记者 唐筱葳 通讯员 苏士金)“你日前购买的XXX轿车多收了百分之三的购置税,请告知你的银行卡号以供退税。”、“钱还没有汇吗,我那个账号磁条失磁不能用了,我重新给你发一个工商银行账号……”、“妈妈,我的包被人偷了,手机也没了,这是我同学XXX的银行账号……,赶紧给我汇钱!”
当接到这样亦真亦假的电话或短信,你会信吗?
事实上,近年来,日益普及的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既为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也逐渐被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他们籍此密集散布欺诈信息以骗取钱财,给社会带来极大威害。3日,记者从市公安局经文保支队获悉,至6月30日,淮安市共发生短信诈骗122起,涉案金额2751932元,分别较上年增幅达107 %、40%,呈明显增长趋势。
典型案件:冒充国家机关人员作案居多
从市公安局经文保支队统计的相关数据来看,今年来发生的电信诈骗案类型多,犯罪分子实施诈骗理由形式多样、五花八门,其中仅冒充国家机关人员以反洗钱冻结客户帐户、购车退税名义实施诈骗的案件就占比55%,损失资金占总金额的72.6%。另外,一些编造亲人意外、中奖利诱等方式的诈骗案也层出不穷。
冒充国家机关人员型恐吓型。5月12日上午,淮安清河区乔某某在家里接到冒充福州市公安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信用卡透支,并以牵涉一起刑事案件为由,要求将其银行卡进行验资。乔某某一听心神大慌,按对方指示告知自己的手机号,通过手机接受对方指令。根据指令,乔某某到银行ATM机上向对方银行账户上汇入人民币49871.6元。
购车退税利诱型。6月3日上午10点多钟,楚州区刘某某接到一个自称是淮安车管所工作人员的陌生电话,称刘某某今年购买的雪佛来轿车多收了百分之三的购置税,要退税给她,并提供了一个代码和一个电话号码让其联系退税事宜。刘某某将电话打通后,见对方自己轿车信息讲得很清楚,遂按其要求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号,紧接着按照对方指令操作后,其存有1.3万余元的银行卡上仅剩167元。
冒充熟人亲情型。6月3日,洪泽县岔河陈某某接到一个陌生来电,电话中对方自称为其三爷,因为嫖娼被抓,让陈某某借1000元给他交罚款。陈某某信以为真到邮局往对方提供的账号打入1000元,后对方又让其汇2000元,他也照做了。待对方第三次还要求汇5000元时,陈某某才意识到情况不对,赶紧与三爷联系,这才发现被骗。
骗术分析:威逼、利诱直击内心防线
市公安局经文保支队支队长刘长高分析,当前电信诈骗往往是团伙犯罪,有人设计“骗术”、伪装来电号码,有人冒充国家机关人员、亲戚朋友电话恐吓、利诱,有人负责分账提款,此类犯罪已充分体现出集团化、智能化、职业化、高科技、跨区域、跨国境犯罪等特征。因此,对于一些防范能力不强的人来说,的确容易上当。
不过,综合淮安市发生的这些诈骗案件,刘长高认为,电信诈骗“骗术”名目繁多,但本质却只有三类:恐吓型、利诱型、亲情型。恐吓型是通过将人们内心的不安全感放大,操控其心理让其汇款转账;利诱型是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以中奖、退税、预测股市等名义,引诱事主汇款转账;亲情型是利用人们为亲人好友担心的焦急心理,欺骗事主汇款转账。有时,一个“骗术”往往综合运用两类心理,增加迷惑性。
从作案形式来看,近年来,随着淮安市公安等部门的大力宣传教育,市民对中奖等天上掉馅饼的诈骗伎俩逐渐认识,一些犯罪分子便编造新的谎言,对群众进行欺骗:
利用群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安政法机关的信任,编造谎言,谎称受害人的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或涉及刑事案件,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受害人汇款到指定帐户或到银行自动取款机前根据其电话提示进行数据更改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
利用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卡普及速度快,一些信用卡用户对用卡交易过程中业务不熟和认知缺失,要求受害人按其要求进行操作,修改银行卡程序或加密,划走受害人账号中的存款;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获取购车人、保险人、股民等客户的个人相关资料,然后运用欺骗手段,与受骗群众联系由于其之前较准确了解一些群众的基本情况,从使其诈骗得逞。
防范支招:不轻信、早核实
在采访中,刘长高表示,实际上,电信诈骗案件不外乎分为“天上掉馅饼”和“天上降灾祸”两类,主要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的心理行骗,只要把握以下几招即可轻松防骗。
首先,犯罪分子多均利用有关权威部门行骗,因此要懂得一些常识,掌握有关部门的工作程序。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在侦查办案中都不会通过电话进行案情询问,更不会询问群众家中存款情况,不可能提供所谓安全账户以及要求群众转账等。任何陌生人通过电话、短信要求您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为您提供安全账户保护您的存款的,请一概不要相信,防止受骗。
其次,无论遇到“天上掉馅饼”还是“天上降灾祸”,第一反应要不轻信。不轻信一条短信、一个来电显示、一个声音、一个画面;不轻信低投入高回报和无来由的灾祸。
再次,应在第一时间核实,不要抱有侥幸、怕麻烦心理,无论接到所谓职能部门、所谓亲友的电话或短信等,都要核实对方身份和提及事件。进行核实时,不要通过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进行核实,应拨打有关部门的办公电话,必要时到其办公地点进行核实,在没有确实弄清对方是谁的情况下,更不能盲目答应对方的要求。
最后,不要有自以为是的念头,不要听信对方威胁以及不要告知亲友的说法。遇事要说出来,要多与亲戚、朋友诉说、商量,或者直接与相关部门说明情况,核实信息。当然,市民一旦发现被骗后应第一时间报案,报案后快速到银行办理冻结手续,并且尽快查询涉嫌诈骗的银行卡号的开户地点,查清资金流向,冻结涉嫌诈骗的银行卡号,争取破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