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洪泽区东双沟:“工业强镇”奏新曲

洪泽区东双沟:“工业强镇”奏新曲

发布时间: 2021-08-25 08:23  关注度:2557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如今的东双沟镇,205国道、宁淮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进出的车,卸货拉货,来来往往;西枕洪泽湖,碧波浩渺,水天一色。“即将开业运营的方特乐园,距离我们镇仅三四公里,渔家乐、水上人家民宿……镇里开发的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将成为富民好项目。”该镇党委书记邵加成介绍。

淮安日报讯:“当初依靠205国道的交通优势,东双沟人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大力发展工业,成为‘工业强镇’,展现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7月15日,来到洪泽区东双沟镇,原淮阴日报社农村部副主任蒋梅茹说道。“东双沟原是洪泽的一个农业乡,工业基础薄弱,近几年乡村工业发展很快……到了1996年底,全乡骨干企业已发展到9家,家家产品供不应求,年产值7400万元。”(《东双沟乡发展工业系列报道》刊登于1997年4月15日、4月16日、4月17日《淮阴日报》)

如今的东双沟镇,205国道、宁淮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进出的车,卸货拉货,来来往往;西枕洪泽湖,碧波浩渺,水天一色。“即将开业运营的方特乐园,距离我们镇仅三四公里,渔家乐、水上人家民宿……镇里开发的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将成为富民好项目。”该镇党委书记邵加成介绍。

工业、农旅,“双融”发展、“双兴”发展,东双沟镇在强镇、壮村、富民等方面重点发力,努力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工业链条高科技

7月15日,阳光灼热。久耀电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厂房里,空调全速运转,清凉舒爽。工人们有的关注生产线,有的操作电脑调整相关数据。该公司主要生产高频覆铜板,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军事、计算机等领域,并成为通信领域4G、5G企业长期、稳定、可靠的供应商。

“多年前,覆铜板生产技术一直被日美垄断。”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孙艳介绍,2017年落户东双沟后,公司与南京、上海等地高校、研究所合作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高频微波基板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打破了日美企业的技术壁垒,还在以色列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7400万元。

近年来,东双沟镇扛起“工业立镇、工业强镇”大旗,以“大抓工业、抓大产业”为导向,2020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8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入库税金255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久耀电子科技落户后,臻友重工、新瑞电力等多家高科技企业纷纷落户。今年,该镇明确园区电子科技产业园发展定位,以5G基础材料及相关配套产业为主导,全面推行“链长制”,瞄准“链条项目”,加大对5G基础材料项目和5G相关上下游项目招引,延伸产业链,集聚产业优势,促进更多企业进“链”入“群”。

“再过两三年,你们来看看,这里会有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企业。”谈及未来,邵加成信心满满。

特色农业富乡亲

走进东双沟镇,只见水产养殖塘口成片、蔬果大棚连绵。

一片片圆叶铺满水面,翠绿娇嫩。“这就是芡实,中药里常用的一味中草药,也是东双沟镇的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种植大户徐仕祥介绍。

17年前,该村能人陈国武在外学到芡实种植技术后,回村与村民合伙种植了30亩芡实,当年净赚8万元。第二年,更多村民找到陈国武,想一起种植芡实,陈国武便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种植芡实过程中,村民们发现,芡实采摘后水塘可用来养殖龙虾,通过“种植+养殖”模式,提高利用效率,增加综合收益。“我承包了20多亩水塘种植芡实,同时养殖龙虾,每亩收益5000元左右。”徐仕祥说,今年预计收入十多万元。

“年初参加镇里组织的养殖技能专项培训,学到新技术后,我们改变了之前单一养殖的模式,掌握了龙虾和四大家鱼套养的新技术,学会了根据市场行情拓宽销售渠道。”水产养殖户严后祥估算,每个塘口今年要比去年增收1~2万元。

产业兴则乡村兴,东双沟镇明确特种养殖定位,大力发展规模化、基地化、园区化生产,打好产业发展“特色牌”,全力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水生蔬菜套养等模式。目前,该镇龙虾养殖面积2万亩、螃蟹养殖面积6000亩、蔬果大棚种植面积3000亩,种植、养殖效益日益显现。

乡村旅游谋精品

烟波浩渺的洪泽湖,白云舒展,水鸟翱翔。东双沟镇,坐落在洪泽湖南岸,有着8000米的湖岸线。东双沟镇推动旅游发展,将沿洪三公路片区的发展融入全域旅游主动脉,与方特、蒋坝串点成线。

沿着洪三公路行驶在东双沟镇,紧靠周桥大塘的张庄村映入眼帘。只见柏油路笔直,一幢幢极具江淮经典建筑风格的小洋楼错落有致,白墙青瓦掩映在绿树中,倒映在村间的沟渠河湖里,一派宜人景象。“这里可以发展民宿,接待来洪泽湖大堤、方特乐园游玩的客人,让他们感受农家乐、渔家乐。”该村负责人憧憬道。

云梦湖生态园的170余亩果园里,蓝莓、葡萄、西瓜、桃子等迎来了丰收。果园坚持绿色生态种植,所有水果摘下来即可品尝。“现摘现吃的感觉棒极了。”张先生带着孩子从市区来游玩,被这里深深吸引的他表示“一定常来,跟着季节吃水果”。

目前,东双沟已经建成“山阳农业+光伏生态园”、滨湖现代农业产业园、云梦湖生态园、洪三路林果花卉基地、水生蔬菜观光园、青云水果采摘园6个观光农业基地。

沿洪泽湖湖岸线,东双沟围绕发展乡村旅游,在空间和产业上完成了新一轮规划布局。接待服务型乡村旅游点、共享型景区配套服务点、体验型特色农业集聚点相继开工建设,着力打造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休闲景观廊带,形成沿湖片区联动组团发展,奋力做好旅游富民文章。

记者手记:借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这是记者一行在东双沟采访时最强烈的感受。

上世纪九十年代,依托宁连一级公路交通便利,东双沟人解放思想、借势而动、顺势而为,大力发展工业,完成了从农业乡到工业乡的转变。

近年来,伴随久耀电子、臻友重工、新瑞电力等高科技企业落户、发展壮大,东双沟人再次乘势而上,启动5G基础材料及电子科技产业链项目孵化园三年建设计划,全力打造“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

洪泽湖给了东双沟又一大“势”,发展特种养殖、种植,壮大农业经济。同时,也给了东双沟丰富的旅游资源,方特乐园的建成、运营,更让东双沟的旅游产业乘势而上。

在乡村振兴中,应像东双沟镇这样,善于发现“势”、利用“势”,走出一条独特的振兴之路。

■新闻指导 蒋梅茹,本报采访团 李 超 何剑峰 黄育举 夏 冬 刘 彬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