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近日,位于清江浦经济开发区的江苏天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货车往来穿梭,技术人员在车间内对自动压铸机等设备进行调试……然而,一年前,这片土地还处于“沉睡”状态。
昔日低效闲置用地,如今变身“新三样”产业项目现场,折射出清江浦区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显著成效。近年来,清江浦区加快推进低效闲置资源处置盘活工作,两年内清理低效闲置用地超1900亩,着力推动“土地存量”向“发展增量”转变,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出实招求实效,把住“新”、增强“质”,全力打造淮安都市型园区样板。
“这里原来是瑞航纺织地块,占地38亩,因经营不善、效益下滑等,被列入低效用地清理范围。如今,通过招引产品层次高、潜力大、前景好的天颐新能源项目,这里正在被打造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高标准生产基地。”清江浦经济开发区招商人员陈晨介绍,该项目由苏州久越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从事通信设备产品开发和精密生产加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5亿元,税收1500万元,解决就业近200人。
类似这样的闲置土地实现“蝶变”的案例,在清江浦经济开发区不止一个。作为推进低效用地“腾笼换凤”、重点项目“攻坚突破”的主战场、主阵地,清江浦经济开发区按照“都市型园区”发展定位,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通过国有企业收购、司法拍卖等方式,灵活推进低效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为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提供发展沃土。
去年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东煦电子项目,在落户之初面临选址问题。“洽谈期间,开发区提供了几个地块供我们挑选,但与企业的产业特点、面积要求等存在差距。现在这块地不仅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而且有更多机会与附近企业达成合作。”该项目负责人张平说。
据了解,该项目所处的安邦电化地块原本是生产农药产品的化工厂,新厂区投入使用后,老厂区的功能和经济效益逐渐萎缩,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更好地发挥该地块的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2022年开始,清江浦经济开发区与企业展开地块清理洽谈,经过多轮谈判和资产复核,签订了搬迁协议。
“刚接触项目时,我们了解到投资方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尤其是拳头产品电子级胶带成功解决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是该行业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实现国产替代的企业,不论是科技含量、投资规模,还是亩均效益,都非常符合项目招引准入条件。”清江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健表示,开发区会同投资促进局、产发集团等部门坚持“保姆式”服务理念、提供“跑腿式”服务,仅用20天时间,就完成了地块的清理工作,保障项目顺利签约落地。
低效资源拆旧换新不仅极大节约了园区工业用地,也推动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清江浦区充分发挥“13153·N”项目攻坚机制作用,瞄准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创新城市群,紧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开展以商引商、专业招商、基金招商,加快推动钠离子储能电池、芯片封装、新材料、AI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亩均效益高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真正实现“寸土”出“寸金”,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通讯员 蒋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