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有一个警察梦,当了33年辅警,也算是圆梦了。”日前,记者在淮安市公安局淮安分局车桥派出所见到王建祥时,他笑着说。
今年56岁的王建祥是辅警队伍里的一名“老资格”。他的工作虽然普通,但他取得的成绩却并不平凡。凭着对公安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他无怨无悔、夜以继日地坚守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用热血和坚守诠释了忠诚与责任,多次获得市、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优秀辅警”荣誉称号。
1991年,王建祥出于对公安事业的向往,毅然选择从警,成为车桥派出所的一名辅警。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以一名正式民警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不容有失。“辅警也是警,为人民服务不分身份。”这是王建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1996年5月,淮安区泾口、车桥、流均等地接连发生白日偷盗案件,犯罪嫌疑人趁农忙时节农户家中无人大肆行窃,影响恶劣。一天,正在值班的王建祥接到群众报警称家中财物被盗。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王建祥迅速锁定了正在逃窜的犯罪嫌疑人。他果断展开行动,紧追不舍。眼见即将被擒,犯罪嫌疑人跳入河中,企图借水路逃脱。王建祥毫不犹豫,毅然跳入河中,奋力追赶。经过长时间追捕,王建祥抓获了体力不支的犯罪嫌疑人。“那个人身材魁梧,身上还背着个沉甸甸的包,包里藏着一把撬锁工具。”王建祥回忆说。
王建祥的认真与执着,同样在消除辖区治安隐患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世纪90年代,宥城村烟花爆竹私作坊林立,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上级部门开展取缔行动。行动中,王建祥和同事们不仅需要在村里昼夜巡逻,还要在交通要道蹲守拦截运输烟花爆竹的车辆。“常常一守就是好几个小时,当时正值夏季,雨多、蚊子多,王建祥一直坚守岗位,令人钦佩。”同是辅警的张传兵回忆说,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宥城村的烟花爆竹私作坊最终被全部取缔。
“认真踏实是王建祥一贯的做事风格,他办事我放心。”车桥派出所所长傅国鸿给予他高度评价。
王建祥坚信社区的平安和谐是“走”出来的。几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辖区每一条大街小巷。每个村组有多少户人家、每户人家是什么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多年的工作经验也让王建祥练就了一双识别可疑人员的“火眼金睛”。
1997年,淮安区接连发生粮食被盗案,流均、车桥、泾口等地的粮食频频被盗,作案持续了近一年时间,案件始终没有告破。王建祥在日常巡逻时,格外注意可疑人员的排查。经过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他发现在泾口从事粮食收购、平时就爱小偷小摸的陈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在对其进行盘问的过程中,陈某在解释自行车的来历时露出马脚。“他有一辆新自行车,自称车是刚买的。而我根据车上的钢印查到,自行车并不是他本人的。”陈某做贼心虚,交代了犯罪事实,一个12人的盗窃粮食犯罪团伙最终被摧毁。
这样的案例在王建祥的职业生涯中还有很多。2020年10月,淮安分局刑警大队根据常州警方发来的案件线索,在车桥镇进行人员排查和信息采集。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王建祥帮助民警精准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一举将其擒获,成功破获了一起沉积14年的命案。
30多年来,通过王建祥提供的线索,车桥派出所成功破获各类案件500多起,有力保障了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日常工作中,王建祥不仅是敬业的辅警,更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寒冬腊月,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救起落水的残疾村民;将迷路的老人安全送回家中;帮助村民四处寻觅丢失的钱包、手机;协助上海的陈先生在车桥镇找到失散多年的堂弟……王建祥辛勤工作的点点滴滴都牵系着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2020年,车桥镇高舍村七组的一片野鱼塘成为焦点。这片鱼塘原本由该村三组的张某无偿使用,但随着村里闲置用地整治工作的开展,鱼塘被收回。村里规定,如果想继续承包,张某需向村里缴纳承包费用。张某对此颇为不满,与村组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得知此事后,王建祥主动找到张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张某同意向村里缴纳承包费用。
从青春懵懂到两鬓斑白,王建祥初心始终如一。当年与他一同入职的15名队员,如今只剩下他一人坚守岗位。这份坚守不仅是他对职业生涯的承诺,更是担当社会责任的体现。
“干好这份工作,没有奉献精神是不行的。”王建祥常说。无论是抗洪救灾还是疫情防控,王建祥都舍小家顾大家,没日没夜地奋战在第一线,筑起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
2020年7月30日下午,王建祥正与民警押解犯罪嫌疑人前往看守所。途中,他接到一个令人心痛的电话,得知自己的父亲去世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王建祥心中虽然痛苦,但没有放弃职责,依然坚守岗位,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安全收监。任务完成后,他才匆匆赶回家中。
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33年如一日做好一件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王建祥就像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披星戴月、不厌其烦地奉献着,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诚、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对群众服务的无限热心,熔铸于自己选择的公安事业中。
■融媒体记者 王正道 杨丹丹,通 讯 员 蔡瑞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