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电视剧《北上》的热播,清江浦区花街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红打卡地;都天坊1955街区焕发新活力;在东港体育公园举办的万人龙虾宴香气四溢……淮安这座城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烟火气”、热闹非凡。
近年来,市公安局清江浦分局结合主城区特点,积极探索智慧警务建设,深化智慧警务“深海”工程,通过不断拓展应用场景,精心构建数据模型,坚持实战赋能,有力保障“淮马”、淮安运河灯会、清江浦年货大集等60场次大型活动及节假日期间安保工作“零差错”,全力守护城市的繁荣安宁。
5月4日,御码头美食街人头攒动,第四届江苏灯谜大会在此举行。13座城市的主题灯谜展区吸引游客驻足竞猜。突然,空中传来一阵嗡鸣,执行空中巡查任务的民警通过警用无人机将实时画面传回指挥中心,同时汇报:“淮安展区出现人员拥挤情况,请立即增援。”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可视化调度系统就近调配警力前往疏导,潜在的安全隐患被及时化解。
这是清江浦公安智能化装备赋能安保实战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清江浦公安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应用,打造出一支专业的“天鹰无人机战队”。11台高性能警用无人机、7座智能方舱,配合8名专业飞手组成的作战单元,充分发挥“空中视角广、响应速度快”的优势,在大型活动安保、突发事件处置中实现“空中巡查、实时预警、快速响应”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同时,清江浦公安持续深化智能化建设,构建起紧密的感知前端网络。针对中洲岛、1415街区等重点区域以及一些大型活动举办场所,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查,确保及时发现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在城市各类活动举办频次日益密集、活动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人流量持续增多的大背景下,传统安保指挥模式面临诸多挑战。为更高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安保形势,全方位保障活动顺利进行,清江浦公安积极探索创新,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高效运行的安保指挥模式。
根据主城区特点,清江浦公安一方面依托移动指挥通信车设立“前方指挥部”,在分局情指中心同步搭建“后方指挥部”;另一方面,借助先进的5G数据系统,实现前后方高清画面实时回传。这些画面还能与安保警力执法仪拍摄的画面实现深度融合,从而形成前后方实时联动、扁平指挥、精准调度的指挥体系,真正做到“一屏多画、叠加覆盖”,将现场细节清晰呈现给后方指挥人员,为决策调度提供支持。
这一创新模式在实际安保工作中成效显著。在2025乐购清江浦年货大集活动期间,一楼西南角突发群众争执。指挥部大屏弹出实时画面,指挥员迅速下达指令,巡逻警力快速赶到现场调解,并通过执法仪实时回传现场情况,不到5分钟便化解矛盾,有力维护了活动现场秩序。
5月2日下午,“猎鹰铁骑队”队员在都天坊1955街区巡逻时,发现一处消防通道被电动自行车堵塞,随即上报情况。指挥中心迅速响应,同步调度附近的“雄鹰突击队”队员前往处置,并通知交警部门协助疏导。不到10分钟,堵塞问题便得到解决,安全隐患及时消除。通过精细的资源统筹和科学布警,清江浦公安实现了重大安保活动“零事故、零疏漏”的目标,切实提升了群众安全感。
据悉,清江浦公安以“统筹资源、科学布警”为核心策略,对巡特警、警务站民警、派出所警力、机关行动队等进行系统整合。围绕全区212个必巡点、28条主巡线、18个网格巡区,构建起以“守点、巡线、控面”为特点的三位一体现代化巡防格局。同时,制定“巡防处一体化”专项勤务方案,对路面警力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要求”的管理模式,切实落实“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有警出警、无警巡逻”的工作要求。
在日常安保工作中,清江浦公安充分考虑区域特点和实际需求,实施差异化布警策略。在花街、1415街区等人员密集商业区,采用“高峰驻点+平峰巡逻”模式,将巡逻频次提高至原来的2倍,警力密度增加40%;针对夜间治安特点,专门组建“夜鹰巡逻队”,对夜宵摊点集中路段、酒吧娱乐场所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巡查,有效压缩违法犯罪空间。数据显示,这种动态化科学布警为城市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街面见警率提升65%,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
(徐天岸 张洁)
下一篇:洪泽警银携手,37万元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