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调整,你们的风险等级由黄色变成了红色。”近日,盱眙县盱城街道执安办工作人员项前进对某烧烤店进行安全检查时说,“我们会加大监管力度,你们自身要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瓶装液化气使用、用电安全以及疏散通道等方面的自查,共同筑牢安全防线。”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7万余家社会面小场所的安全管理难度大问题,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强化作风建设,全链条落实整改举措,切实筑牢社会面小场所安全防线。
修正等级,绘就风险图。6月,我市在盱眙县盱城街道启动社会面小场所安全风险辨识及分级管控试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场所类型、承载人数、突出风险等综合因素,细化调整小场所重点风险信息;市县应急管理、消防部门在联动开展信息采集、场所底数摸排、场所风险排查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科学精准分类定级,全覆盖排查小场所6124家。“精准排查高风险重点场所,进而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避免粗放式、无差别的治理,既减轻了基层负担,又提高了治理效能。”盱眙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林亮说。
建章立制,拧紧责任链。围绕明确“谁来查”,今年4月,市安委办统筹指导全市109个镇街(功能园区)规范设置安全监管机构,明确镇街属地管理部门小场所安全管理职责。围绕解决“查什么”,结合盱城街道试点情况,研究制定“三单一图”(安全巡查员职责清单、属地管理部门职责清单、行业主管和专项监管部门职责清单、问题隐患处置流程图),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针对开发园区、城区街道、重点镇街等不同特点,明确拥有专业背景或工作经历的监管人员比例分别为70%、60%、30%,并将企业安全员、网格巡查员、村居干部纳入安全网格单元管理。
闭环销号,务求零死角。围绕问题隐患处置流程图,进一步规范“巡查发现—问题上报—整改跟踪”工作流程,安全巡查员发挥前哨作用,负责问题隐患录入上报,镇街属地管理部门全程跟踪、督促整改。对难以整改的问题隐患,市县行业主管部门会同专项监管部门共同推动,确保隐患问题动态清零、清仓见底。
■记 者 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