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五河口的来历与功能

五河口的来历与功能

发布时间: 2025-11-24 09:58  关注度:214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葛以政
导读:淮安市主城区往西有一处地名叫五河口,处于淮阴区马头镇、王家营街道和清江浦区相关街道的包围之中。说起它的来历可不简单。

淮安市主城区往西有一处地名叫五河口,处于淮阴区马头镇、王家营街道和清江浦区相关街道的包围之中。说起它的来历可不简单。

历史背景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清口枢纽遗址大部分位于马头镇境内。从明朝陈瑄开凿里运河、潘季驯治理黄淮运,到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靳辅开凿中运河、下中河之后,便形成了完整的清口枢纽体系。黄河(小清河)与淮河在甘罗城、惠济祠西侧交汇,里运河中的漕船自清江浦而来经惠济祠、甘罗城东边逆流而上向南再向西出里运河口(也称南运口)进入淮河,而后顺流而下渡过黄河交汇处,进入中运河口(也称北运口)再逆流北上。由于黄河泥沙容易淤塞河道,黄淮洪水难以驾驭,清口枢纽的工程体系处于常治常毁、常治常淤、不断变化之中,越治理越复杂。到了清道光年间,漕运难以为继,清廷开始尝试以海运作为补充。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自山东入渤海,清口枢纽的漕运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咸丰清河县志》中的十多幅河口图展示了清口枢纽的变化过程,其中最后一幅《咸丰四年河口图》展现了清口枢纽的最后状态。

五河口由清口枢纽演变而来,其前身是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清口枢纽一部分。《咸丰清河县志》中的河口图都是手绘表意图,上南下北、比例不准。《清口遗产点遗产要素分布图》是标准的测绘图,能够把五河口与清口枢纽的关系清晰展示出来。

从《清口遗产点遗产要素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清口枢纽遗产点被新中国成立后所开的二河截断在两边,大部分在马头镇境内。五河口的位置就在被二河截断的中运河与盐河之上。

重要成果

黄河北徙之后,徐州以下的黄河成为“废黄河”。晚清民国时期,中运河失去黄河水源,泥沙淤塞、年久失修。平时无水,旱灾立现;汛期淮水与沂泗之水南北冲撞,清口地区灾难频仍。国民政府虽有治河之举,因国力维艰且日寇入侵而未成善果。

新中国成立后,事关国计民生的淮河治理工作持续推进。苏北灌溉总渠分水直下黄海。二河再抵杨庄,为杨庄水利枢纽(后称淮阴枢纽,区别于淮安枢纽)提供了主要水源。30孔淮阴闸(俗称杨庄大闸)与淮沭河船闸,节制着淮沭河的水流和航线。杨庄活动坝节制闸与越河发电站,控制着古淮河下游的生产生活用水。大运河船闸从1座到2座再到3座,盐河船闸从1座到2座,见证了航道的巨大变化。淮涟闸保障了淮阴、涟水盐河沿线的农田灌溉用水。二河、淮沭河、古淮河、大运河、盐河等5条河道的交汇以及周边成群的闸,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五河口。五河口之水的来源有两路,一是南端二河流入的洪泽湖水(包括从张福河船闸流入二河的洪泽湖水),二是西端运河(原称中运河)流入的骆马湖水。五河口之水的出路有多条,从北面和东面通过多座闸出水,该处从而成为淮河下游最重要且功能最齐全的水利枢纽。

现代功能

四水穿城的水源地。淮安市主城区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水穿城,五河口就是穿城四水的水源地。五河口之水,在大运河、里运河、古淮河、盐河上的船闸和节制闸的控制下向东流淌,穿过城区。水是城市之源,可以这样说,没有杨庄水利枢纽,失去五河口的水源,淮安市这座苏北重要的中心城市就会面临缺水的困境,其下游的城市和村庄也会面临这一困境。

汛期泄洪的通道。淮河入海水道尚未开通之前,淮河发大水,洪泽湖水满为患,三河闸泄洪入江、苏北灌溉总渠泄洪入海仍然紧张,便开放二河闸和淮阴30孔大闸,分出一部分淮河水由淮沭河进入新沂河再往东入海。既使是淮河入海水道开通之后,古淮河、盐河也可以分流一部分洪泽湖水或骆马湖水往东入海。

四通八达的航道交汇处。大运河、盐河、张福河、淮沭河四条河流现已有7座船闸与五河口相通,大运河可北上京津、南下长江,盐河可至连云港入黄海,张福河可通洪泽湖,淮沭河东西偏泓航道可进新沂河。船至五河口,江河湖海、四面八方,处处皆可往,无处不可去。这是其他河流交汇口所不具备的优势,这就是五河口(杨庄水利枢纽、淮阴枢纽)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

南水北调的关键节点。二河原本就有“分淮入沂、淮水北调”的功能,除泄洪之外,调水可保障淮沭河、新沂河流域的生产、生活用水,并保障水上运输,30孔淮阴大闸是“分淮入沂”的关键节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运河河道逐级提水,将长江水调往北方,缓解山东甚至京津地区的缺水状况。从江都水利枢纽的泵站机组提上来的长江水,通过运河北来,再通过引河由淮阴抽水站提入二河来到五河口,再沿中运河北上,而后再逐级提水,以供北方更远的地方。五河口下游缺水,长江水可以随时到来;北方远处缺水,五河口之水可以随时调往北方。

综上所述,五河口(杨庄水利枢纽、淮阴枢纽)是对清口枢纽的变革与创新。清口枢纽是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漕运最重要的节点,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遗产点。五河口(杨庄水利枢纽、淮阴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治理工作的重要成果,保障了广大区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与水运发展,还兼有汛期辅助泄洪的功能。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