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竹板一打响声亮,党的精神传四方;二十大蓝图绘得好,四中全会指方向……”近日,在淮安区石塘镇的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清脆的快板声伴着朗朗上口的唱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百姓身边。今年以来,石塘镇持续探索以本土民间艺术为载体,推动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富实效,让党的政策主张在基层落地生根。
石塘镇坚持“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持续擦亮本土民间宣讲品牌。依托百姓理论说唱团、幸福艺术团、和美乡村艺术团等民间文艺团队,将快板、说唱、锣鼓等艺术形式与理论宣讲深度融合。宣讲团成员扎根基层,用“家常话”讲清“大道理”,以“小故事”阐释“大主题”,使抽象理论变得生动可感、入脑入心。
在内容策划上,石塘镇注重“量体裁衣”,以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核心,精心创作多篇通俗理论作品。这些作品既紧扣国家大政方针,又贴近百姓生活实际,用通俗化的方式,将“理论话语”转化为“群众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以来,该镇先后组织“奋进现代化、奋力挑大梁”基层理论作品展演、“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宣讲、“茉莉花开”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并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特色宣讲,真正把舞台搭到群众“家门口”,把理论送到群众心坎上。
“文艺搭台、理论唱戏”的模式,有效扩大了宣讲的覆盖面,增强了渗透力,让群众在欣赏节目中领悟理论内涵、凝聚奋进共识。现场观众纷纷表示,这样的宣讲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既丰富了文化生活,也加深了对政策的理解,日子更有奔头。
“理论宣讲既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石塘镇宣传委员郭玉秀表示,将继续打磨作品、拓展阵地、壮大队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通过更接地气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的思想动力。
■通讯员 黄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