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海晚报讯:“吕法官,太感谢了!我们以为这笔钱彻底没着落了……”日前,我市某公交公司负责人紧紧握住执行法官吕海宏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他专程送来一面锦旗,上面两行大字格外醒目——“秉公执法破困局 廉洁高效解企忧”。这面锦旗背后,是一笔拖欠多年的运输款,也是一场企业与法院携手破局的执行故事。
记者了解到,几年前,该公交公司与一家房产公司签订定制公交服务合同。一年服务期满,公交公司如约完成所有运输任务,房产公司却迟迟未结清尾款。“二十余万元,一拖就是好几年。我们实在没办法了,只能走法律程序。”该公交公司负责人回忆道。法院判决很快生效,完全支持其诉求。 可谁也没想到,胜诉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难题还在后头——款项依然未能追回。案件移送至执行法官吕海宏手中后,他仔细翻阅卷宗,第一时间对房产公司展开财产调查,结果却令人失望:公司账户几乎无存款。房产公司负责人也大倒苦水:“吕法官,不是我们不想给,这几年公司确实困难,账上真的没钱……”难道这笔钱真要打水漂?吕海宏没有轻易放弃,他一遍遍查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核查账户流水,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终于,一条关键线索浮出水面——房产公司名下有一笔建设工程质保金。可当吕海宏带着手续赶到相关银行时,却遭遇新的阻碍。“吕法官,不是我们不配合。”银行工作人员面露难色地表示,质保金是用于工程质量维修的专项资金,按规定不得随意冻结划扣。眼看线索即将中断,吕海宏没有退缩,他找到房产公司负责人说:“请把这个项目的总体竣工验收报告调出来给我。”拿到竣工验收报告后,吕海宏再次前往银行。他翻开《工程协议书》,指着相关条款耐心解释道:“您看,该项目已整体验收合格,按照约定,质保金已具备动用条件。”反复核实相关材料后,银行最终同意划扣。二十余万元执行款顺利转入法院执行账户,随后及时发放至公交公司账户。“真没想到,这笔钱还能追回来!”公交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
■记者 王夏禹,通讯员 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