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曾是个名医辈出的地方,不仅对中华医学作出了贡献,亦形成自己的流派,史称“山阳学派”。这些名医们在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同时,也留下许多佳话,为后世所传诵。笔者在此举上几例与大家共赏。
江杏农,1888生于古镇下关,为杏林奇葩,有“起死回生”之术,有菩萨之慈悲心肠。
一日先生出诊归来路过一户人家,闻有哭声甚是悲痛。原来是一中年男子即将咽气,家人边哭边准备门板停尸。江先生近前细看之后对其家人说:“先莫哭,还有救。”遂一手按人中,一手从耳旁下针。稍许,病人便睁开双眼。后又经先生中药精心调治而康复,又享寿近三十年。
又一日先生去浴室洗澡,途中见一屠户宰牛。牛被捆翻,自知寿之将终双眼流泪。先生见此触动颇深,叹曰:“世上辛苦,莫过牛马,年老力衰还被人剥皮剔骨,实无天理。”遂终生不食牛肉。
朱寿延,家住下关西头新城东门口。黄埔军校十六期毕业生,民国时任盐城税警团中校团长。少年时曾患绞肠痧(今称阑尾炎),在那西医不普及的年代,患此病常常送命。朱寿延祖父便是中医,见爱孙得此凶险之疾,焦急万分,不敢怠慢,立即请来当时淮安最负盛名的河下谭继安、下关江杏农联合会诊。
三位高手磋商后立即开方,由谭氏口述,江氏徒弟蒋佩执笔。开方毕由江氏复审视八遍,发现方后多了一味药,乃徒弟蒋佩擅自加上。这在旧时是有违规矩及礼节的大事,因是自己徒弟所为,江氏在自己同门面前不得不加以训斥:“在座都是前辈,你胆敢如此冒昧?”谭氏立即拦道:“莫急,让我看一下。”谭氏看后,大加赞赏曰:“后生可畏!”
蒋佩果然脱颖而出,成为淮安首屈一指的名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时医药水平远不能和今日相比,有好多疑难杂症是无法治愈的,如中风、偏瘫之类,即使在今天仍然是很大的难题,而蒋佩最擅长用独特的艾炙草药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使大多数病人都能恢复如初,这让诸多医家都望尘莫及,成为淮安中医界的美谈。可惜的是,这位治病救人,与世无争的名医,在“文革”中却被冠以反革命罪,于1970年被枪决,其冤屈比窦娥有过之而无不及。淮安百姓每每谈到蒋氏无不为失去一位良医痛心、惋惜。(作者:徐爱明 陈勇 孙权,来源:文史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