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两任帝师丁士美

两任帝师丁士美

发布时间: 2021-05-23 10:22  关注度:392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导读:丁士美(1521—1577年),字邦彦,号后溪,明代南直隶淮安府清河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参与重录《永乐大典》,兢兢业业,文采斐扬。

丁士美(1521—1577年),字邦彦,号后溪,明代南直隶淮安府清河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参与重录《永乐大典》,兢兢业业,文采斐扬。

000.jpg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隆庆皇帝重开经筵日讲,任命了一批朝廷的文臣充任经筵官,即在经筵上为皇帝上课的“帝师”,其中丁士美便跻身其中。隆庆元年四月癸巳日上谕曰:“今将以四月二十二日御经筵,命尔希忠、阶知经筵事,春芳、朴、拱、以勤、居正同知经筵事,詹事府掌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赵贞吉、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林树声、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潘晟、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殷士儋、国子监祭酒林燫、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吕调阳、翰林院侍读吕旻、王希烈,修撰诸大绶、丁士美、编修孙铤、张四维、林士章、陈栋充经筵官,阶、春芳、朴、拱、以勤、居正并晟、士儋、大绶、四维日侍讲读。”

由此可知,隆庆皇帝选择为自己授课的“帝师”以朝廷勋贵和重臣领衔,而骨干都是当朝翰林院有职务的文臣,其中不乏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政坛风云人物。知经筵事(主要领导)为靖难功臣朱能玄孙,袭爵成国公的朱希忠;另一位为时任内阁首辅、建极殿大学士徐阶。同知经筵事(分管领导)有当时的武英殿大学士李春芳、武英殿大学士郭朴、文渊阁大学士高拱、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陈以勤、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张居正。具体负责教学的老师有:詹事府掌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赵贞吉、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林树声、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潘晟、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殷士儋、国子监祭酒林燫、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吕调阳、翰林院侍读吕旻、王希烈,修撰诸大绶、丁士美、编修孙铤、张四维、林士章、陈栋等十四人。

丁士美初任“帝师”后七日,隆庆元年四月庚子日,隆庆皇帝“以重录《永乐大典》成”,赏参与重录的有功人员,其中加“修撰丁士美右春坊、右谕德,各兼侍读”,并“加俸一级”。其后隆庆一朝,丁士美一直当仁不让名列经筵日讲官之列。如隆庆四年正月壬辰日,隆庆皇帝再次下诏强调“以右春坊右谕德丁士美充日讲官”。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五日,隆庆皇帝病笃,召见内阁首辅高拱、内阁次辅兼建极殿大学士张居正、文渊阁大学士高仪至乾清宫口述遗诏,以太子朱翊钧托付于三位重臣。次日,隆庆皇帝驾崩。即位的朱翊钧即明神宗万历皇帝,当时年仅十岁。是年六月,张居正联合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罢免内阁首辅高拱,大学士高仪旋病卒,张居正终于成为内阁首辅,晋中极殿大学士,总揽朝政。

小皇帝朱翊钧幼冲登基,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推行一系列改革新政的同时,也为幼年万历皇帝的教育殚精竭虑。隆庆六年(1572年)四月隆庆皇帝去世前,时任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的丁士美,便以原官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的身份担任东宫侍班官,参与到储君教育中去。隆庆六年八月,张居正“命东宫讲读官马自强、陶大临、陈经邦、何雒文、沈鲤,侍班官丁士美并为日讲官,马继文、徐继申仍为侍书官。”到了万历元年正月辛卯日,大学士张居正等正式重开经筵,以万历皇帝的名义下诏“命成国公朱希忠、大学士张居正知经筵,大学士吕调阳同知经筵,侍郎等官陶大临、王希烈、汪镗、丁士美、申时行、王锡爵、陈经邦、何雒文、沈鲤、许国、沉渊、陈思育为讲官,罗万化、王家屏、陈于陛、徐显卿、张位、韩世能、林偕春、成宪为展书官,两房各官周维藩、吴自成、章子谊、马继文、徐继申、黎民表、刘大武、成楫为写讲章官,并起止驸马都尉许从诚为侍卫官,彰武伯杨炳及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各掌印官一员为侍班官,给事中、监察御史各二员为侍仪官,锦衣卫、鸿胪寺各堂上官一员、鸣赞序班共八员为执事官。”可知,万历皇帝的帝学教育班子规模比隆庆皇帝更大。领导班子中知经筵官两人、同知经筵官一人。主要教师有讲官十二人,展书官八人、写讲章官八人,编写教材、课堂讲授、教务管理均有一套专门班子。其他侍卫官员有卫官一人、侍班官十人、侍仪官四人、执事官十人。

其后,丁士美历任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同时兼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作为经筵日讲官为皇帝上课。丁士美逐渐成为张居正所信任、小皇帝所亲近的大臣,在万历三年(1575年)三月受命“轮流赴史馆记注起居”,承担万历初年皇帝宫廷活动的记录重任,同月升为吏部左侍郎。然而,丁士美为万历皇帝“帝师”的政治生涯却只持续有三年多时间。万历三年六月,丁士美父亲丁儒去世,按制度他要回家“丁忧”守孝三年。据《明神宗实录》载,同年七月,“日讲官丁士美以忧去,以经筵展书官修撰王家屏补之”。两年后,在老家清河县丁忧的丁士美病卒。《明神宗实录》载万历五年(1577年)八月,“原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丁士美卒。士美,清河人,嘉靖己未进士第一人,授修撰,历升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充经筵讲官,已改吏部右侍郎,至是卒,赠吏部尚书,以讲读效劳予祭葬,如例谥文恪”。

万历二年(1574年)三月二十六(辛丑)日,万历小皇帝一口气书五幅“责难陈善”分赐五人,其中就有丁士美。万历小皇帝还先后多次赐予丁士美银两及纻丝、绫符艾叶、紫金锭药等御用物品,以示尊师重教之义。到万历三年下半年时,除了万历小皇帝敬畏有加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外,得到皇帝赐予书法条幅和金银扇药等御用品最为频繁的,除了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吕调阳外,就丁士美排得上了。若不是天不永年,丁士美很可能跻身万历朝权力核心圈,在张居正改革和万历亲政后的政坛上有一番更大的作为。

状元丁士美历任隆庆、万历两位皇帝的经筵日讲官,可谓“两朝帝师”,见证着我国古代帝学教育的一段重要时期。丁士美以他的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获得万历皇帝的认可,被皇帝书赐“责难陈善”条幅和金银扇药等御用品,也是明史上的一段佳话,流芳后世。

(本文作者:罗 志;来源:淮海晚报)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