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盱眙历史悠久,这里曾经聚居着很多贵族世家。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精美的高规格的生活用具,如做工精细的铜镜、纹饰精美的漆器、穷工极态的配饰、厚重华丽的酒食器、典雅精致的钟磬……它们曾在贵族们的膏粱锦绣中陈列穿行,彰显着华丽富饶皇家一般的生活。
说到盱眙古代的贵族生活用品,不得不提的就是一件国宝级文物——陈璋圆壶,它是唯一一件能集先秦金属工艺之大成于一身、能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能体现泥范铸造工艺最高水平的现存青铜器。这样一件精致的器皿,显然不是平民所能拥有,它曾是燕国贵族所使用,堪称国之瑰宝。
铜壶
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众多游客的文化生活,产生对研究古代生活的情趣,盱眙县博物馆曾多次举办《钟鸣玉馔——盱眙古代贵族用品展》等高规格展览。所展文物主要以大云山汉王陵出土、象征权贵的高等级器乐编钟、编磬等珍贵精品为重点,精选的馆藏玉器、漆器、铜器等80余件藏品,其中珍贵文物10余件。展品集中反映了活跃在盱眙的古代贵族的生活印痕。
《迎宾宴饮图》部分是盱眙出土的古代贵族生活用品中的一部分经典之品,均为大云山汉王陵出土。汉代画像石的拓片“迎宾宴饮图”,画面展示的是古代贵族迎宾、拜谒、宴饮的场景,反映了礼尚往来的富家贵族待人接物的实况。它们材质稀有,修饰精美,以错金银装饰。因为它们的主人是一位诸侯王,其稀有程度均高于一般贵族。贵族佩戴的玉佩饰、与陈璋圆壶一起出土的金兽,都是封建贵族的身份象征。
编磬
先秦的贵族们崇尚礼教,而到了汉代却出现了“礼崩乐坏”的现象,原本用于大型祭祀活动的礼乐进入贵族们的日常宴饮中,即便如此,它仍然是普通百姓所无法享用的。博物馆所展出的一件编磬,就是那些官宦之家在清闲或饮酒时用于奏乐的重要乐器之一,其中有的是大云山汉王陵出土的编磬的复制品,它完全按照真品复制而来。
汉代的酒,一般做成酒浆,不能直接饮用,要根据饮酒人的喜好,加水调和,并温热以后再倒入杯中饮用。盱眙出土的这三件大家伙分别是铜罍、铜钟、铜钫,它们都是盛酒器。较小一些的饮酒器便是漆耳杯,它的造价极其昂贵,一般人无法拥有,漆耳杯因其质量轻,所以又称“羽觞”“羽杯”等,深受贵族们的喜爱。
饮酒时,歌舞升平,陪酒作乐。而编磬,即是礼乐的重要乐器之一;编钟,是另一件重要乐器,它同样出土于大云山汉王陵。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第三套完整的西汉编钟,它的鎏金龙纹铜虡(jù)业、鎏金铜虡兽座及银璧也是国内首次发现。
铜匜
中国礼教源远流长,中国礼仪惠及子孙。人们常说的饭前洗手,在我国古代贵族生活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礼仪。在祭祀宴飨前需进行净手的仪式,盱眙有三件文物,是古代贵族净手仪式的主要器具,由侍者一人捧盘,一人捧匜,浇水洗手。前两件文物分别为铜匜、漆匜,是注水器,特别是第一件文物——吴季生匜,它造型线条流畅,装饰精美,底部有九字铭文“工盧季生乍(作)其盥会盥”,而开头两字“工盧”,一般为吴国王室所有,可见这件铜匜非同一般。
漆几,是古代官宦之家装饰的必备用品。汉代贵族会客时常常以跪为主,跪下时臀部不能贴靠脚后跟,整个人处于绷直状态,时间久了,人便会感觉疲倦,而漆几便放置于人面前,疲倦时将手搭在漆几上,可缓解疲劳。
漆器
灯具,当然必不可少。它们造型各异,非普通百姓所能拥有。比较特殊的就是耳杯型的灯具,它有灯盖,使用时将灯盖打开,不用时将灯盖闭合,灯油便会从缺口流回,以便以后使用。
如何使房间中充满香气呢?那么就要用到熏炉了。盱眙博物馆展出的熏炉,底部是一只龟,中间为鹤。龟鹤均为长寿的象征。
铜镜的背面,由钮和纹饰构成。铜镜的纹饰精美,做工讲究,有的铜镜纹饰为飞鸟、龙凤,有的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兽,有的为虺,一种无脚的龙,有的为神人、神兽。这些铜镜的使用与摆设,是贵族阶层品位与身价的象征。铜鉴与铜镜一样,也是一种照容用品,古人在铜鉴中注水,待水平静后,水面可倒映出人影,便可照容了。
盱眙出土的铜镜
黛板和研磨器。古人将化妆品放置于黛板上,用研磨器研磨细腻后,再加以涂抹,黛板和研磨器一般放置于漆奁中。漆奁,其实就是小盒子,它们用来装化妆品。漆奁、漆匜、漆盘、漆几,以及漆耳杯,统称为漆器。在古代,一件精美的错金银漆器,价值相当于十件铜器。漆器的高价格是由于其中的劳动价值高,“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一般的三四件漆奁,要用上百人才能制成,普通百姓自然是无福消费了。展出的几件漆奁中有一件马蹄型的,它一般用于放置梳和篦。汉代的梳篦,齿疏的是梳子,齿密的是篦子,由牛角制成,放在那件马蹄型的漆奁中再合适不过了。梳篦的右边窗口为清理梳篦用的铜刷把,左边为装饰用的钗,也是牛角制成。搁置妆台,美观好看;插在头上,威风庄重。
古籍中说,玉佩的组合和长度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是,直到大云山汉墓发掘之前,人们并不知道汉代王侯的玉佩佩戴到底如何细致。出土于盱眙大云山汉墓的一套组玉佩保留得非常完整,7个玉璜是它的主体,中间用丝线串联,丝线上缀满了精美的玛瑙石。在盛大的礼仪活动中,君王要佩戴上这组庄严的玉佩,它的长度直达人体的膝盖部位。这样的长度,限制着君王的每一个举止,他只能有节制地迈着方步,一种神圣的仪式感通过这样适度的举止,显示自己的级别,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
展出的八件玉佩饰品基本上都是和田玉,玉质细腻,雕琢精美。玉环,既是佩玉,也是打磨其他玉料的工具。汉代玉环的形制和纹饰丰富多彩,这里展示的是勾连云纹玉环。
佩玉,往往是组合佩戴,而非单独出现。鸟纹心形玉佩,佩身中间有一圆孔,周围阴刻流云纹;佩两侧有凸起的镂雕纹饰,一侧为云纹,另一侧则为鸟兽纹,造型极为灵动。汉代勾连云纹管状玉饰件,器身满雕云雷纹,雕工精细,纹饰规整。难得的是,盱眙出土的这件管状玉器较粗端的平面浅刻“三百廿九”铭文,应该是该器物在使用时的数量顺序编号。
大云山出土的龙首凤纹玉璜,两端雕刻成龙首形,身饰谷纹,内侧镂雕有凤纹,刻工精美大气,较为罕见。还有一件也是大云山出土的汉代舞人形玉饰件,玉人为椭圆形眼,鼻大、口小,长发从一侧下垂,紧贴臂部。舞者身着右衽交领长裙,双臂舒展长袖而舞,一只抬起,绕过头顶,一只置于腹前,婀娜多姿,翩翩舞动。玉觿(xī)又名玉冲牙,是成组佩玉中的一种,用于组佩的下部,一般成对佩戴。盱眙有件龙首觽呈,一端为龙首状,龙口微张,露上下獠牙,圆眼,颔下有须,造型生动。
在盱眙博物馆展出的还有两件玉佩饰品,便是凫形带钩和玉虎。凫形带钩属于鸟形带钩。凫(fú),是一种水鸟,俗称野鸭。整体为一回首站立的凫鸟形,头部变形夸张,小眼,长喙,曲颈,短腹,收拢双翅,腹部两边各有一朵阳纹水花。这些凫形带钩可说是汉玉器中的珍品。
我们从汉代贵族的礼乐以及漆器珍品中,可以深刻体会古代贵族生活的豪华,古代贵族生活用品是贵族们尊贵奢华生活的一个载体。当然,古代贵族们的尊贵奢华不止体现在这一个方面,还有古代贵族们的游戏用品,它们的特殊,在于是贵族们的专属,特别是六博和投壶,常常在贵族们的宴饮活动中出现。
(丁立高 文/图;来源:淮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