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老党员陶登楼去世已十年,他没有留给子女多少钱财,但留下的几本老相簿却比钱财更令子女珍视。
老相簿中有2张极为难得的黑白老照片——周恩来总理与陶登楼等海军官兵的合影。这是1963年12月周总理视察珠江口,在南海秘密会见台湾方面派来的特使(澳门商人)留下的历史印记。合影中,陶登楼与敬爱的周总理近在咫尺,他是此次护航编队的航海指挥官,也是周总理的老乡。
周总理和舰艇官兵的合影
周总理检阅护航编队
陶登楼出生在黄集镇大陶庄。1942年,他进入中共淮宝县委创办的淮宝中学学习。1943年加入新四军三师,1945年随军开赴东北战场,后部队改编入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转战半个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他调入中南军区海军(后更名为南海舰队),在混合舰一支队任舰长。1958年国庆节,他佩戴八一奖章、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东北民主联军毛泽东奖章和朱德奖章等,在北京怀仁堂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宴请,并合影留念。
1960年2月,陶登楼被选送进入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指挥系学习,后被任命为海军扫雷舰第十大队少校副大队长、大队长。
在担任扫雷舰大队长期间,陶登楼因过硬的航海指挥技术,被南海舰队司令员吴瑞林亲自点将,担任保卫周总理视察珠江口和南海海域的护航编队航海指挥官。
1963年12月7日,周总理与陈毅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治中一行来到广州黄埔岛。他们先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然后步往军校大门外的海军二号码头。
在扫雷舰、猎潜艇、巡逻艇的护航下,周总理一行沿珠江口向伶仃洋进发,天将黑时到达了伶仃洋的唐家湾锚地。这个夜晚,周总理一行在指挥舰上度过。舰上的床铺较窄,为了让首长们睡得舒适些,水兵们提前把几张铺分别用木板加宽了40厘米。那一夜,吴瑞林亲自带领陶登楼和大队政委、舰长、舰政委轮流为周总理站岗。官兵们则按既定计划进行夜间演习训练。
第二天早上,陆军驻防部队司令员、政委到万山要塞码头迎接周总理登岸。海军所有人员都不离舰船,继续进行军演训练。
晚上,周总理一行回到舰上。经过一夜的航行后,天亮时编队返回到黄埔军港。
这是一次怎样的视察,直到30多年后才露出冰山一角?
1997年,吴瑞林纪念文集《最可爱的人》出版,书中有一篇中央统战部部长、周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的文章《他曾为周总理护航——回忆吴瑞林同志二三事》,以半官方的形式最先披露了周恩来、张治中在万山要塞的某个地方秘密会见了台湾方面派来的特使(澳门商人)。
在电视纪录片《周恩来》中,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介绍,周总理向客人具体阐述了我党对台工作的“一纲四目”方针,“一纲四目”核心就是一个中国两种制度。临别时,那位台湾客人还带去了周总理送给正在患病的国民党副总裁陈诚的一些药品。陈诚从黄埔军校起就与周恩来总理建立了个人友好关系。
陶登楼一直很感激吴瑞林司令员的亲自点将,让他有幸参加并出色完成了这次光荣的任务。
陶登楼生前一直把和周总理的2张合影挂在家里的客厅。
一张是周总理在那次视察出发前检阅护航编队的照片,陶登楼就站在周总理右侧身后。另一张是在护航任务圆满完成后,周总理和舰艇官兵的合影。照片上,周总理面容慈祥地坐在前排正中间,陶登楼坐在周总理右边,中间只隔着吴瑞林。
合影时,吴瑞林把十大队的大队长、政委、舰长一一向周总理作了介绍。当介绍陶登楼是解放军海军学院指挥系培养出来的优秀舰艇指挥人才时,周总理饶有兴趣地提了问题,陶登楼一一作答。“你是哪里人啊?”周总理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问道,“报告总理,我老家是江苏淮安。”陶登楼答道。周总理听了后,朗声笑道:“我在这里还遇到个老乡。”
陶登楼在多年后向子女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时,记忆犹新。吴瑞林的回忆录《镇守南疆》一书中也提到了这段情节。
本文引用了罗青长的回忆文章《他曾为周总理护航——回忆吴瑞林同志二三事》、吴瑞林的长篇回忆录《镇守南疆》、童小鹏的回忆录《风雨四十年》《珠海市地方志》《文史博览》以及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新网上的有关文章和大型电视纪录片《周恩来》的相关描述。
■通讯员 陶立革 融媒体记者 刘 权;文章来源:淮安日报
上一篇:吴运铎和他的兵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