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平桥潘埙祠堂

平桥潘埙祠堂

发布时间: 2021-11-14 09:48  关注度:407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导读:享堂,就是供奉墓主灵牌的地方。辞书中解释为“以其为祭享所在,故曰享堂”。潘埙享堂又称潘埙祠堂,原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平桥镇九洞村,是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对潘埙进行谕祭谕葬的产物,是潘埙子孙世代守护的精神家园。2006年6月,潘埙享堂与墓地残存的零星石构建,被列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千年古镇平桥以及文化名村九洞村的著名文化景观。

享堂,就是供奉墓主灵牌的地方。辞书中解释为“以其为祭享所在,故曰享堂”。潘埙享堂又称潘埙祠堂,原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平桥镇九洞村,是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对潘埙进行谕祭谕葬的产物,是潘埙子孙世代守护的精神家园。

“赐祭葬如例”

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六月八日,潘埙去世,享年87岁,此时距离他被迫退休已经34年。朝廷迅速做出反应,决定对潘埙实行祭葬恤典,《明世宗实录》嘉靖四十一年六月庚申记曰:“致仕巡抚河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潘埙卒,赐祭葬如例。”所谓“赐祭葬如例”,即按照惯例赐祭、赐葬。《大明会典》卷二百三对于“凡内臣病故乞葬”的有明确记载:“奏准务查本官历年深浅,有无勤劳,应该造坟,或盖享堂碑亭者,定与等第,照例奏请,不许一概妄行比乞。”明王朝“爰颁恤典”,对潘埙要“祭葬骈加”。

000.jpg

潘埙像

“赐祭”即遣官谕祭,是指朝廷派遣使者前往已故文官家中或亡殁之地举行吊唁、奠酒以及宣读御制祭文等仪式;“赐葬”即造坟安葬,是指朝廷为已故文官修建坟墓并举行安葬仪式。造坟安葬、遣官谕祭是明代文官恤典中的两种仪式,体现了朝廷对于死者的哀悼与褒奖。从官员亡故到朝廷恤典造坟安葬、遣官谕祭待遇的落实,要经历题请、审批、执行等三个重要步骤,有一整套烦琐而严谨的审核制度,需要官员家属、地方官、礼部、吏部、兵部等多人、多部门协同运作,由皇帝下旨允准,然后才能下发地方予以落实。

为何要谕祭谕葬潘埙?这个答案要从嘉靖皇帝的御制祭文中寻找。御制祭文为:“维嘉靖四十三年岁次甲子秋九月庚子朔越四日癸卯,帝遣直隶淮安府知府刘祜谕祭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潘埙,曰:尔学术疏通,才猷敏练,擢居甲第,列职禁闱,屡进谠言,擢参藩政,历升左辖,简命都台,抚治河南,保厘著绩,削平剧盗,斩获有功,方念尔劳,遽请休致(年老去职),优游桑梓,益励清操,兹以讣闻,良深悼惜,爰颁恤典,祭葬骈加,尔灵有知,歆兹异渥。”整个谕祭文除格式上的用语而外,主要记述了潘埙学术、才干、为官的经历与政绩,可谓高度概括了潘勋的一生,能够与《明世宗实录》以及《明史》潘埙本传中所载履历、事迹一一对应。尤其是抚治河南的功绩,时间虽然短暂,但功绩较大,这一点无论是《明史》,还是《淮安府志》《山阳县志》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而且在休致以后,潘埙“优游桑梓,益励清操”,活成了一股“清流”、一个传奇,用吴承恩为其所撰的《神道碑》的话说,其“自少至老,特立一身,可进可退,可险可彝,可誉可毁,而不可一毫挫折者,气也。公真异禀也哉!”祭文如此陈述的目的,是明白无误地告知世人:潘埙墓葬设施营建是合法的;由淮安府知府刘祜奉皇帝谕旨对墓主表示追祭是朝廷赐予的荣耀;朝廷是不会忘记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功臣的。

修建坟墓享堂

潘埙被迫致仕(辞去官职)时是正三品官员,造坟安葬全部按照三品官员的等级执行。按照明朝法律制度,为三品以上的官员修建坟墓是一项涉及经费、坟地、物料、人工等事项的庞大工程,潘埙坟墓的营造同样如此。其中,费用是政府拨付的,包括料价银200两、夫匠工食银100两;坟地是潘埙60岁时自己在平桥九洞地界为自己找好了的,解决了征地难的问题;垒坟、立碑、造棺等物料的备办都是照章执行、符合规定的;人工由朝廷行文,地方调配,各司其职,监临督造则由淮安府佐贰官负责。

000.jpg

潘埙“神道碑铭”碑额

潘埙坟墓建造的规制按照《明会典·工部》对三品官员墓地面积、坟冢高度、碑碣样式、石兽种类与数量的规定执行。建成后的潘埙坟墓:茔地周围(皆从茔心各数至边)七十步,坟高一丈四尺,围墙高七尺。坟冢的高度显示了死者生前的品级,也是其生前权力的一种外延形式。碑碣作为官员坟墓的组成部分,展现了官员的地位、权力。潘埙的石碑盖用天禄辟邪,高二尺六寸,碑身高七尺五寸,阔三尺,龟趺高三尺二寸。明朝的祖制,“文臣三品以上者得树神道碑于墓前”,因而,潘埙墓道(又称神道)边树有神道碑。同样,潘埙墓道边的石兽应该有:石虎二;石羊二;石马二;石望柱二。但是,出于对高规格坟墓的向往,潘埙墓道中出现了只有公侯和一、二品官员才能使用的石人,违反了既有规制。由于这种行为在明朝中后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可以说是得到了朝廷的默许。

000.jpg

潘埙墓道石人

享堂是造坟安葬这项系统工程的配套工程之一,是谕祭仪式得以落实到位的庄严场所,在整个工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建造坟墓不同的是,明朝相关法典中没有对享堂规制进行明确的规定,因此享堂在具体的修建和维护过程中常常借鉴其他类型的祠庙规制和祭祀规定。《明会典·礼部》“品官家庙、祠堂制度”规定,祠堂(家庙)大致包括正堂三楹,中间奉祠主之像,两旁或有厅有堂,以围墙划定空间,有条件者植以花草,修建小路等等。所以,品官的享堂一般都参照祠堂(家庙)的规制执行。从《山阳潘氏统宗谱·敕赐享堂图志》中的记载来看,潘埙享堂的结构就是品官祠堂(家庙)的结构。具体地来说,潘埙享堂位于潘埙营建的平庄之内、潘埙墓的左侧,坐北朝南,整个建筑分为前后3进:第一进为大门,此为享堂的外门,两侧有围墙环绕,常加扃闭;第二进为仪门,即“堂前中列仪门”,“缭以周垣”;第三进(居于享堂的最后一排)是享堂的主体建筑——正堂。正堂计有房屋5间,前有门3扇,可以关闭;门外为两阶,东曰阼阶、西曰阶阶(阶下随地广狭,以屋覆之,令可容家众叙立);祠堂之内近北为龛、桌,神主皆藏于椟中,置于桌上,南面,龛外垂小帘,帘外设香桌于堂中,置香炉盒于其上;祠堂外的前方两侧建有神厨、神库各3间:左侧(东侧)的为神厨;右侧(西侧)的为神库,收藏着逝者的遗书、遗物以及祭器。仪门外有两个翘角的亭子,像张开的鸟的翅膀一样,护佑着吴承恩所作的《神道碑》、潘埙自己所作的《乐丘记》碑。

000.jpg

潘埙《谕祭文碑》拓片

遣官谕祭永流芳

谕祭计划在“嘉靖四十三年岁次甲子秋”,也就是传统的秋祭时节。从嘉靖四十一年六月下诏赐祭葬开始,截止到祭祀之时,时间已经过去了27个月。潘埙的长孙潘蔓的努力和所付出的心血、代价由此可见一斑。在正式行礼之前,家庭、地方和朝廷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朝廷谕祭文、祭品和行礼官员都要落实,以确保礼仪活动顺利进行。谕祭文一般由翰林院负责撰写。谕祭文又称御祭文,意在表明是皇帝亲自撰写,内容尽是赞美之词,表达朝廷对臣僚的褒奖与哀悼。卒于地方者,祭品由当地政府筹备。谕祭潘埙的行礼官员委派淮安府知府刘祜担任。朝廷在完成祭文、祭品的准备及人员的调配之后,即转入行礼环节,这是整个遣官谕祭的高潮。为迎接代表朝廷的来使,在造墓建堂工程完工后,死者家属要精心准备,灵堂、香案、龙亭缺一不可,恭敬以待。

001.jpg

潘埙享堂图(《山阳潘氏统宗谱》)

嘉靖四十三年“九月庚子朔越四日”,严肃、隆重、盛大的遣官谕祭活动在潘埙享堂上演。刘祜作为行礼官,率领府县官员、地方士绅来到享堂,依次就位后,谕祭活动按照法定流程进行,“祭品至,丧主乌纱帽、青衣、角带跪迎龙亭于大门外,龙亭过即起。入门安龙亭于堂中,设香案于龙亭前,行五拜三叩头礼,使者就致奠位,丧主跪灵筵右,北向。使者上香,执事者酌酒授使者,致奠三,读祝者取祭文立读讫,焚祭文,丧主谢恩,五拜三叩头,礼毕,候龙亭出门,拜谢使者毕,仍更衰服,宴使者于宾次。”(明人《四礼初编》)行礼仪式大致分为六个步骤:家属跪迎、使者上香、使者致奠、宣读祭文、焚烧祭文、家属跪谢。谕祭对官员家属和同僚而言更为重要,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份来自最高权威的肯定和褒奖。谕祭文作为天子之言,焚烧环节中所焚之文应该是誊录的副本,原件被丧家保留以使后人可以一睹圣恩,文字内容往往被勒石纪念。从此,潘埙事迹被载入府县志以及《明史》;潘埙入祀乡贤祠,接受春、秋仲月丁日祭祀,留名青史。

作为见证荣耀的潘埙享堂被冠以“敕赐享堂”,与墓葬一起载入府县志的“丘墓”“古迹”,激励着潘家后世子孙珍惜祖先荣耀,奋发作为,再建新功;鼓舞着地方官僚士绅,效法先贤,报效朝廷;吸引着无数仁人志士前来祭拜,见贤思齐,建功立业。为“永保斯堂于勿”,香火不绝,潘氏后人以祭田置办田产,收取租税,“子孙世守以时修葺,无敢失坠”。《山阳潘氏统宗谱》中收录的《秋日修葺享堂劳诸兄弟纪事之作》以及《重建神厨工成谢土文》等诗文记述修建享堂、神厨等历史事实。因历年既久,风雨飘扬,屡圮屡修,到1949年,祠堂仅剩3间正堂,最终没能逃脱“破四旧”运动,被彻底拆毁,片瓦无存。

改革开放后,村民在潘埙祠堂旧址上建起了房屋,祠堂所在地村民小组被命名为祠堂组。潘埙墓地被平整后建成学校,为地方培养了一批批杰出人才。

2006年6月,潘埙享堂与墓地残存的零星石构建,被列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千年古镇平桥以及文化名村九洞村的著名文化景观。

(张万洪 韩晓健 徐爱明 文/图;来源:淮海晚报)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