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早期铁路建设史上,泗州梁集(今属盱眙)杨士琦、杨士晟兄弟功不可没。
1890年秋天,经内阁学士许景澄推荐,直隶总督李鸿章决定任命杨士琦为津榆铁路总办,杨士琦随即在山海关成立北洋官铁路局,总负责修建此路。津榆铁路在唐胥铁路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向南至津沽铁路上的林西镇,向北至山海关(即榆关), 自1890年秋天动工,1892年修通至滦县,1893年向东展筑到山海关。由于滦河大桥的工程条件十分复杂,直至1894年2月才完全竣工。从此,天津到山海关有了直通车,全长127公里。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宽23米,高3.8米。1898年,杨士琦经督办铁路大臣胡燏棻委任总办关内外铁路局务事宜。此路又向东延展至山海关外的中后所(今绥中),全线始称山海关内外铁路,简称关内外铁路,为官办国有铁路。清末民初修至奉天省城(今沈阳),全线通车,称京奉铁路。
1902年春天,慈禧到清东陵祭祖,回銮后向袁世凯等人透露准备下年春天拜谒西陵。西陵位于今河北易县梁各庄,路途遥远。袁世凯为免帝后舟车劳顿,便与胡燏棻、唐绍仪等人商议,计划修筑一条从北京到易县的铁路,令杨士琦为总办,全面负责这条铁路的建设。杨士琦让梁如浩负责勘查,王仁宝办理土工,詹天佑承办料工,经过精心预算,制了建造计划书。新易铁路在冬天开工,由高碑店的新城经涞水直达易县梁各庄,经过两条河道,施工时间紧迫,天寒地冻,任务艰巨。为节省,使用了关内外铁路局借来的旧轨及枕木,减少了枕木间的距离,并且在路基建成以后立即铺轨。至1903年2月,短短4个月,这条80多里长、造价仅60万两银子的铁路就修造成功。杨士琦杰出的领导才能,得到朝野的普遍赞誉。4月5日,慈禧及光绪乘专列从北京永定门,经京汉铁路及新易铁路到梁各庄,全程120公里,仅用2个多小时。慈禧对铁路及火车十分满意,下令对施工官员予以嘉奖。这条铁路慈禧只用过一次,后来划归民用铁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战争年代曾遭到损毁,后来又修复,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1905年6月, 由于杨士琦主持修建的关内外铁路运营良好,盈利颇丰,时任直隶总督兼关内外铁路总办的袁世凯与会办胡燏棻商议后向朝廷建议,利用关内外铁路的营业收入来修筑京张铁路。不久,两人的奏章得到批准,当时许多外国公司竞相争取施工权,许多外国工程师在争取承接工程设计。杨士琦向袁世凯推荐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张由国人自主设计,自行建造。袁世凯采纳了建议,同时任命陈昭常为京张铁路总办。开工后,才发现建设难度远远超过当初设想的那样,经费远超预算,且管理不善,进展缓慢。袁世凯很着急,于是找杨士琦相商,请杨士琦出任总办,杨士琦因为在上海负责轮船招商局、上海电报局及南洋实业高等学校的工作,实在抽不开身,就婉言谢绝了,只答应出任帮办,即副手,但保证代表袁世凯监督施工,把各项工作做好。于是,袁世凯上《商部右参议杨士琦请旨派为帮办京张铁路事务片》,仅5天时间,朝廷就批准了。
后来,袁世凯把陈昭常调离,杨士琦也不肯当总办,而是让詹天佑以总工程师兼总办,自己全力支持、配合詹天佑的工作。杨士琦在管理上很有一套,加上是袁世凯的亲信,在资金及人事调度上,袁世凯是言听计从。杨士琦精通工程造价估算,经过精心测算,向袁世凯建议将购置车辆的款项另作奏请,办公费用则从第一段工程完工通车营业额中周转,预计的每年100万两银已不能应对工程需要,建议在原来的基础上每年追加30万两,仍由关内外铁路收入盈余支付,袁世凯一一允准。资金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各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詹天佑已经是经验丰富的铁路工程师,尽管北京到张家口一线有高山峻岭、河汉沟汊,需要开凿隧道,修建桥梁,路险工艰,尤其是居庸关、八达岭一带层峦叠嶂,石峭弯多,但难题都被聪明过人的詹天佑一一攻破了。1905年9月4日正式开工,到1909年10月2日在南口举行通车典礼,仅用了4年时间,比预定计划提前两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当代人只记得詹天佑的功劳,其实袁世凯的谋划之功、资金和人员支持,杨士琦的行政管理、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后勤保障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京张铁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建设完成、投入营运的干线铁路,袁、杨等人的贡献不应忽视。
1908年5月至1911年10月,杨士晟担任津浦铁路南段总办,负责修筑自山东峄县韩庄到南京浦口的铁路,全长383公里,共有30多个车站,工程量十分浩大。杨士晟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任劳任怨,十分敬业,经手的钱、财、物数量庞大,但管理得十分精细,没有出现中饱私囊的现象,受到朝野的广泛好评。至1911年9月,此段铁路修筑完工,中国从此有了一条便捷的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如今,这段铁路为京沪铁路的一部分,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杨士琦(1862—1918),字杏城,安徽泗州(今江苏盱眙)人,出身大官僚家庭,为李鸿章、袁世凯的重要部属。
杨士晟,字蔚霞,祖籍安徽泗州,其祖杨殿邦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来淮任漕运总督,咸丰三年(1852)卸任后在淮安定居。
(来源:淮海晚报、百度百科)
上一篇:华中印钞二厂和圆明寺
下一篇:郭虎——湖边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