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待到芬芳飘溢时——作家刘艳梅的成长之路

待到芬芳飘溢时——作家刘艳梅的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 2022-05-22 10:49  关注度:2919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一路走来,刘艳梅在惶恐中收获了欣慰与成功。她没有辜负父母的关爱和体贴,走出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梦想之路。2022年1月16日,在淮安区作协创研基地揭牌仪式上,她与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合影留念,还得到他的签名作品《玉米》。这让刘艳梅感到无比荣幸,深受鼓舞。未来的路,刘艳梅将迈得更坚实、更多彩。

刘艳梅曾把自己比作“负数”,用以说明她是一位弱者,没有和正常人生活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对于这个“负数”,她徘徊过,胆怯过,怨恨过,有时还想离开这个世界。人生的路在哪里?对于这个“负数”,她最终选择了正确地面对,勇敢地抗争,奋发地努力,用不懈创作去迎接芬芳飘溢的那一刻。

001.jpg

●一辈子直不起腰的“另类人”

2021年5月14日,对于刘艳梅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她一生中最为难忘的日子,她有幸从淮安赴南京参加了“江苏省作家协会第三期新发展会员培训班”的学习。听课,交流,采风,让她大开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升了水平。她领到了江苏省作家协会颁发的会员证。

手捧省作协会员证,刘艳梅流泪了。对于她来说,这是幸福的泪水,奋斗的泪水,追梦的泪水,成功的泪水。

从小体弱多病的她,8个月时被诊断为大脑炎,住进了安徽泗县刘圩镇医院的一间隔离病房。当时正是三伏天,小脚外婆每隔三四日,走上数十里山路,给孤身一人在医院照顾她的母亲送来干粮。

作为知青的父亲,远在盐城黄海农场,接到电报后,心急如焚,立即着手办理母女三人的户口入迁手续。

“缩头炮”是孩子们送给她的雅号,也就是她的“先天性颈椎融合畸形(颈椎分节不良)”的残疾所在。这,是她成为一辈子直不起腰的“另类人”,更是留在她心间的人生“负数”。在父亲的鼓励声中,她慢慢养成了独立思考、用心学习的好习惯,自信心也慢慢地培养起来。1986年,刘艳梅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梦寐以求的盐城中学,这可是一所江苏省重点中学。

元旦前夕,各班在繁忙的学业之余,全身心地投入到全校歌咏比赛的排练中。初赛,骄人的成绩,让全班异常兴奋,教室里一片沸腾。掩藏不住笑意的班主任突然把刘艳梅叫到走廊,小声说道:“决赛你就不参加了,这是学校的决定。”轻轻一语,犹如晴天霹雳,把她好不容易失而复得的自信瞬间击得粉碎。此后,她的身体也越来越差,成绩一落千丈。高考后断绝了和所有同学、老师的联系。

●用写作填补人生的缺憾

1992年,刘艳梅大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当了三年现金银行会计、三年材料往来会计。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她,白天尽心尽力地工作,晚上抱着厚厚的会计专业书,挑灯夜读。她于1998年取得了会计师证书。国企改制,200多人的单位被私人买断,不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她,1998年下岗了。

2011年前的冬日,正在上班的刘艳梅,左腿被七八块淋浴房钢化玻璃砸断,腓骨断裂,膝盖塌陷,肢体上又增添了一个三级残疾。经过一个月的手术治疗,取骨、植骨、内固定、打石膏,躺着进去、躺着出院,卧床3个月后,不愿让时光白白流走的她,拿起了《全国中考满分作文》,一字一句地慢慢品读起来。她把喜爱的名家散文一字一句输入电脑。既练习打字,又加强记忆,常把饭菜烧煳在锅里。人过中年一直没有梦想的她,居然梦想学习写文章,用写作填补人生的缺憾。

她丢掉双拐后的每天早晨,都会去小公园看书散步。公园里,她认识了两位可敬的老人,一米五的阿姨是半身瘫痪的近一米八的叔叔的“拐杖”。看着看着,她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感动之余,她写了篇小文《最美不过夕阳红》参加了中国淮安白鹭湖“指间传情”爱情短信大赛征文,竟然还获得了三等奖。

2012年取下钢板后,刘艳梅独自来到三月初的柳树湾游玩。别人喜欢柳树湾的花团锦簇、油菜飘香、柳枝摇曳,她却喜欢早春柳树湾的宁静和淡定、朴素和淡然,喜欢它那丝丝寒气中吐露出来的早春的气息。刘艳梅按捺不住内心的创作激情,写下了《早春的柳树湾》抒情散文。稿成后,先后被多家报刊采用,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她自己也没想到,一篇文章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更增加了她创作的热情。

●迈向新起点

知识的积累,素养的提升,是文学创作所不可缺少的。这对于刘艳梅来说非常重要。读书时,记笔记,写感受,已成为她的习惯。去读书班听课,她是特别用心的,课后还会找机会和老师探讨。哪怕就是看电视,一句对话,一个场景,她都会情不自禁地反思一下,自己会怎么表述。是的,这就是追求,这就是迈向新起点的起跑线。

2020年9月6日,著名作家徐则臣应邀来淮作了《作为写作者,如何写得更好》的文学讲座。听了之后,刘艳梅被深深感动。伟大的盲人博尔赫斯说过一句话,他说当作家写作的时候,他总是写他能写的东西,而不是写他想写的东西。这让刘艳梅感触很深,不要写想写的东西,要写能写的。什么样的写作让自己开心幸福,那就写什么。

《运河边上的“赶考”路》,是她2013年3月独自一人去周恩来纪念馆,看到了一段简短的对话,联想多多写成的。

《旷世奇才刘鹗》,是她2013年乘公交去淮安区游玩,走入故居,才知道刘鹗的旷世奇才,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和阅读,完成了此文。

《九旬仙翁的春天》,是她2014年5月和两位文友去河下游玩,在湖嘴大街104号看到一间写着“微巢陋居”,遇到了一位双眼炯炯有神的90岁的山石老人写成的。

《罪恶的子弹追杀第三十万零一》,是她多次走进古淮河北岸的张纯如纪念馆,多次走访南京和淮阴两地而终成此文。

文学的梦,在追求中一天天呈现。刘艳梅的100多篇散文和小说先后在《中国文化报》《农民日报》《新民晚报》《语文报》《做人与处世》《文史博览》《青年文学家》《连云港文学》等报刊发表。2015年,《传奇的背后》入选了六年级作文辅导《语文树阅读与作文能力同步升级学案》,还入选《小学语文阅读进阶训练》六年级·上册。《天涯共此时》入选《小学语文阅读进阶训练》五年级·上册。《捡来的春天》和《勺湖之冬》入选《伴悦读语文素养核心读本》八年级·下册。处女作《最美不过夕阳红》荣获《淮海晚报》征文三等奖。2013年,《我的龙虾缘》在第十三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散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015年,《跨越海峡之母爱》荣获第七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母爱·爱母主题散文诗歌大赛散文组优秀奖。

一路走来,刘艳梅在惶恐中收获了欣慰与成功。她没有辜负父母的关爱和体贴,走出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梦想之路。2022年1月16日,在淮安区作协创研基地揭牌仪式上,她与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合影留念,还得到他的签名作品《玉米》。这让刘艳梅感到无比荣幸,深受鼓舞。未来的路,刘艳梅将迈得更坚实、更多彩。

■特约撰稿 朱士元 文/图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