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不知所终的老坝口铁牛

不知所终的老坝口铁牛

发布时间: 2022-09-25 09:26  关注度:3625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清江浦人大多知道黄河故道南堤老坝口曾经有过一座铁牛,当地老人口口相传,抗日战争之前这铁牛还在,旁边是回民墓地。后来不见踪影,据说是毁于抗战期间。如今,此地还有“铁牛街”“铁牛路”,但亲眼见过这件铁古董的人可能都早已作古了。近日获得一张珍贵照片,我们终于又可以一睹这座铁牛的“尊容”了。

清江浦人大多知道黄河故道南堤老坝口曾经有过一座铁牛,当地老人口口相传,抗日战争之前这铁牛还在,旁边是回民墓地。后来不见踪影,据说是毁于抗战期间。如今,此地还有“铁牛街”“铁牛路”,但亲眼见过这件铁古董的人可能都早已作古了。近日获得一张珍贵照片,我们终于又可以一睹这座铁牛的“尊容”了。

●1933年洪福庄铁牛照片

这张由三河闸管理处高级工程师张敏提供的照片,是《江苏教育》1933年第2卷第12期上的一页书影,有上下两幅图片,拍摄者为霁光志,其上一幅图片的说明文字是:“铁牛为明代物,横卧于淮阴农校附近之洪福庄。上为周厅长参观时之神情,坐在牛背俨然牧童者为易君左。”

image.png

1933年洪福庄铁犀照片

这座铁牛是康熙四十年浇铸并放置到此地的。说明文字中的“为明代物”显然不对;这是因为时间久远,拍摄者只听传说、认识模糊所致。

我们先看历史典籍对这座铁牛的记载。雍正三年(1725)成书的《行水金鉴》记载的“老坝口险工上的铁犀”,属于“山阳外河汛”修守工程,“老坝口岁修险工长一百四十二丈……小车路口岁修险工长六十丈。大车路口岁修险工长二百五十丈……自老坝口至洪福庄五险工相连,康熙四十年置铁犀工上以镇水”。

从记载中分析,可以得知如下信息:一是铁犀(俗称铁牛)是康熙四十年铸造的;二是铁犀的作用是镇水(因水情险恶,防险工程技术难度大,耗财废时,期望铁犀守住险工,不再被冲毁);三是五段险工连为一体(铁犀放在堤上,五段险工都要守护);四是工程所在区域是“山阳外河汛”。康熙四十年,这五段险工都在山阳县范围。对于山阳县来说,清江浦河就是“里河”即里运河,而黄河则被称为“外河”了。因此,“山阳外河汛”是河道总督所辖的一个基层单位,其职能就是管理山阳县境内的黄河南岸堤防工程。

乾隆十三年(1748)成书的《乾隆淮安府志》记载,黄河外河厅山阳南岸外河汛工程中有“洪福庄埽工”,其小注云:“康熙四十年筑,四十二年又筑。置铁犀一座于堤上。雍正十一年修。”这尊铁犀的位置与《行水金鉴》之说有出入。铁犀原在“老坝口险工”上,此时却在“洪福庄埽工”了。

综合上述资料,老坝口等五段险工是连为一体,因为“老坝口旧埽工”在雍正十年被淤掉,已经不再是险工了,而“洪福庄埽工”在雍正十一年又重修过,铁犀的职能改为“洪福庄埽工”镇水,所以就称为“洪福庄埽工”上的铁犀了。

●铁犀“镇”住水了吗?

乾隆后期的谢启昆《铁犀歌》在序言中记载黄淮运上的16尊镇水铁犀,其中有“清江浦第八牛”。与《行水金鉴》《乾隆淮安府志》上的表述又不一样了。这是因为“老坝口险工”“洪福庄埽工”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之前是山阳县的地盘,而到乾隆二十六年,清江浦及其周边的一些区域已经属于清河县的地盘了。清江浦是清河县治所在地,因此这座铁牛(铁犀)就是清江浦铁牛了。

image.png

《咸丰清河县志》记载:乾隆“三十九年八月,霖雨,老坝口溢水,入淮安城。未一月,塞之。”其小注曰:“先是一月,河由漫口对岸之毛家嘴北趋,与正河分为二股,漫口溜势稍缓,故塞筑最易。”此处记载,足以说明“老坝口险工”的危险程度。《乾隆淮安府志》记载的“老坝口旧埽工”,到雍正十年已经被黄河泥沙淤掉了,可见是黄河的河床不断抬高,河堤随之加高而没有再做埽工。此时水大漫溢,大堤决口了。“水入淮安城”,可见决口之大。然而不到一个月,决口就被堵住了。其原因,除了工程队伍的全力以赴(郭大昌堵决成功)之外,还有黄河上游北岸毛家嘴决口分流,正河水流减少,老坝口“漫口溜势稍缓”,所以堵塞决口的工程就容易得多了。如此看来,老坝口(洪福庄)铁犀的镇水功能,只能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罢了。

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徙入渤海,老坝口上下的黄河河床一片平沙,直到1933年仍是一片荒凉。省府的教育长官一行1933年11月9日到此,也只有铁牛可以感叹、怀古了。然而正是这幅照片,我们可以看到铁牛守堤的状态:底座微仰,铁牛昂首,瞭望河面。宽阔的河面上只见平沙,不见有水(其时民国导淮工程尚未开始,废黄河河床的原始地貌一目了然,十分难得)。然而,铁牛仍在坚守着人们的愿望,没有懈怠。可惜无法辨识其身上的铭文,因为16尊铁牛是同年铸造的,想来与高家堰铁牛应该是一致的。

●黄淮运的16尊铁牛

我在中国文史出版社2020年12月版《淮阴清河清口研究文集》中发表了两篇文章,对黄淮运16尊镇水铁牛进行了详细的探源寻踪。

归纳起来,康熙四十年所铸的16尊铁牛当年的所在位置是:黄河上7尊,分别安置在萧县汛郭家嘴险工、邳州汛戚字堡险工、桃源龙窝汛谈家庄险工、清河南岸汛卞家汪堤石、山阳外河汛老坝口险工、安东便益门险工、响水马家港堤工;淮河即高家堰长堤上7尊,分别安置在高堰大坝、高良涧减水坝、高涧坝“越塘工”、龙门大坝、清水潭“越塘埽工”、茆家圩、夏家桥;运河上2尊,分别安置在里运河运口汛康熙新大墩、里运河江都邵伯更楼。乾隆年间,有3尊铁牛移动了位置。民国年间,大多数铁牛被毁。如今只剩7尊铁牛,分别在淮阴区的高家堰、高良涧船闸、洪泽东风公园、三河闸(2尊)、高邮马棚湾、邵伯斗野亭。
image.png

高家堰铁牛(1990年之前卧在高堰渡口)

●新雕石牛且怀古

如今,铁牛已成为中国大运河这份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铁证,哪里有铁牛,哪里就是出名的景区或景点。老坝口铁牛不存,人们深感遗憾。

image.png

水渡新村新雕的石牛

清江浦区的文化工作者范同利先生提供了一张图片。这是水渡口街道沈阳路社区水渡新村院内的新雕石牛,其建设主体是清江浦区政府。厚实的底座一侧刻有《铁水牛的由来》一文,看得出清江浦区政府对“老坝口铁牛”的怀古之情。不管牛的形状是否吻合,也不管介绍文字是否精当,人们睹物思古,总会想起当年的镇水铁牛,都会与此地五段险工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总算是有一件像样的后续实物可以怀古,可以延续历史故事了。我想,这应当算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个事例了。

■特约撰稿 葛以政 文/图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