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古淮河究竟有没有入海通道?

古淮河究竟有没有入海通道?

发布时间: 2023-02-13 10:33  关注度:1674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事实上,淮河的下游一直存在。唐代淮运之会的楚州(淮安),曾是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具有通江达海、南北商贸之利。据唐文宗时入唐求法的日本高僧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楚州北有大淮,自西而东流,所谓‘大淮横涉,到于东海’。”唐人李邕在《楚州淮阴娑罗树碑》说此地是:“江海通津”“商旅接舻”。它不仅具有“弥越走蜀,会闽驿吴”的内河交通优势,而且因淮河入海,它还是东邻朝鲜、日本等国文化、商贸使团频繁进出的港口城市。

葛剑雄教授在《中国历史地理中的运河》讲座中说:“你现在地图打开,淮河有下游吗?没有下游的,到了洪泽湖以后没有下游了,下面是苏北灌溉总渠,这是人工开的。”

事实上,淮河的下游一直存在。唐代淮运之会的楚州(淮安),曾是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具有通江达海、南北商贸之利。据唐文宗时入唐求法的日本高僧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楚州北有大淮,自西而东流,所谓‘大淮横涉,到于东海’。”唐人李邕在《楚州淮阴娑罗树碑》说此地是:“江海通津”“商旅接舻”。它不仅具有“弥越走蜀,会闽驿吴”的内河交通优势,而且因淮河入海,它还是东邻朝鲜、日本等国文化、商贸使团频繁进出的港口城市。

唐代诗人陶翰在《早过临淮》一诗中云:“夜来三渚风,晨过临淮岛。湖中海气白,城上楚云早。”临淮,本为古地名。汉武帝元狩六年置临淮郡,治徐县(今宿迁市泗洪县东南)。现今地处洪泽湖西岸、泗洪县东南呈半岛状伸入洪泽湖的临淮镇的沿革,即由此而来,此地亦即楼钥《北行日录》中所记的与泗州相距六十里的临淮县所在。而陶翰诗中所说的临淮,应即泗州。据唐人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卷九载:泗州“临淮县,本汉徐县地,长安四年分徐城南界两乡于沙塾村置临淮县,南临淮水,西枕汴河。开元二十三年,自宿迁移于今理。”因为黄河夺淮、黄淮并涨和洪泽湖大堤的不断加高,这个临淮县治(泗州城),于清康熙年间,与富陵县城、睢陵县城、洪泽镇、安河镇、渎头镇、十八里河镇等古城镇,相继沉入洪泽湖底。而这个位于汴、淮交汇处的临淮县治,经扩建后,遂以泗州城而闻名。诗中所云之“三渚”与“临淮岛”,当是汴、淮交汇处形成的“漭漭芦洲草”的水泽漫滩。在唐代,黄海海岸线距泗州要比现在近百余里,而淮水“近海数百里通朝夕潮”。因此有“湖中海气白,城上楚云早”的景象。初唐诗人李峤的《和杜学士旅次淮口阻风》诗中也写道:“夕吹生寒浦,清淮上暝潮。迎风欲举棹,触浪反停桡。淼漫烟波阔,参差林岸遥。日沉丹气敛,天敞白云销。水雁衔芦叶,沙鸥隐荻苗。客行殊未已,川路几迢迢。”

直到宋代,海潮溯淮涨落的现象,仍然十分明显。南宋绍熙元年(1190),诗人杨万里奉命迎送金国使者,从泗州乘船南返途中,在古洪泽镇待闸时,有《至洪泽》诗云:“早潮已落水入淮,晚潮不来闸不开。细问晚潮何时来,更待玉虫缀金钗。” “玉虫”喻指灯芯,“金钗”喻比灯花。是说要等到万家灯火时,晚潮来了船闸才能开放。这种船闸又谓之潮闸,其主要作用借潮水的上行抬高水位,而引停泊在河港的船只顺利进入运河,闸塘蓄水也是暂时的,可以做到水量的日调节。如北宋熙宁五年(1072)九月,日本僧人成寻北上求法,由淮扬运河至楚州城西北闸头入闸,(九月十七日)“戌时,依潮生,开水闸,先入船百余只,其间经一时。亥时,出船。依不开第二水门,船在门内宿……十八日……戌时,开水闸,出船。”记载的就是新开河(即洪泽运河,宋仁宗皇祐年间建)两端潮闸的运作情况:九月十七日,随潮水启新开河南闸,船只入运河;向西北航行六十里至淮阴,又六十里至石梁镇。因淮河水位低船不能出运河,至十九日戌时涨潮,再“开闸出船至淮河”,船只在淮河口闸头候潮过闸就历时一昼夜。

杨万里在其《渎头阻风》一诗中,更形象地描绘了海潮顺着淮河通道向着上游汹涌顶托而直达龟山淮口的奇观:“天寒春浅蛰未开,船头一声出地雷。老夫惊倒卷帘看,白浪飞从东海来。东海复东几万里,扶桑顷刻到长淮。瑠璃地上玉山起,玉山自走非人推。似闻海若怒川后,雨师风伯同抽差。夜提横水明光甲,大呼一战龟山颓。老夫送客理归棹,适逢奇观亦壮哉。岂不怀归船不进,系缆古柳依云堆。须臾惊定却成喜,分付客愁金缕杯。”

时至明代,淮泗水泽海气雾浮的景象,依然入诗入画。如明人皇甫涍的《泗州道中三首》中,就有“天浮大泽阴”“海气望城楼”等诗句。

■顾建国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