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沉寂在南门小街的裕林粮行

沉寂在南门小街的裕林粮行

发布时间: 2023-05-15 15:38  关注度:1782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显示,人民南路南门小街民居建于民国时期,距今约有100年的历史,坐西向东、面阔3间、抬梁式结构、门槛较高,门额上有砖雕,较为精细,墙体部分用水泥和白灰修补。这处民居临街而建,并不难找,然而其外部房屋都是改建的平房,与周围店铺融为一体,又让老房子颇显神秘。拉开玻璃移门,走过玄关走廊,青砖青瓦的老屋犹如藏进深闺的“大家闺秀”,坐等有心人为她掀开面纱。

如果你生活在清江浦区,那你一定对南门小街有所了解。这条连接解放西路与新民西路的小街全长500余米,遍布各类小吃门店,容纳着各色淮安特色小吃。小街总是繁华的,弥漫的食物香气与热情好客的店主让过往的路人忍不住慢下来、停下来,享受这里的美食,沉浸在熙熙攘攘的烟火气里。鲜为人知的是,这里除了有美食,还有一处不可移动文物——人民南路南门小街民居,沉寂在小街深处,静静地记录着一段光阴的故事。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显示,人民南路南门小街民居建于民国时期,距今约有100年的历史,坐西向东、面阔3间、抬梁式结构、门槛较高,门额上有砖雕,较为精细,墙体部分用水泥和白灰修补。这处民居临街而建,并不难找,然而其外部房屋都是改建的平房,与周围店铺融为一体,又让老房子颇显神秘。拉开玻璃移门,走过玄关走廊,青砖青瓦的老屋犹如藏进深闺的“大家闺秀”,坐等有心人为她掀开面纱。

“陈奶奶,在不在家啊?”房主陈竹如老人今年97岁,白发苍苍,却依旧精神矍铄,目光里满是慈祥,听到记者来访,步履蹒跚地从里屋走出。“您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老人愣了愣神,悠悠地回忆起曾经的岁月。70多年前,陈竹如嫁到了南门小街54号,当时经营着裕林粮行,她的丈夫贩卖粮食,公公则负责记账,小本经营,没有雇人。为了方便计算,粮食都是放在竹筒里贩卖的,一节竹筒的容量大约就是一升,要是遇到买得多的客人,就要用斗来装。再大一点的容器是用不到的,过去的人一次买一节、半节竹筒粮食就足以维持一家人一段时间的生活。裕林粮行的生意不温不火,到后来代销店开始集中贩卖粮食,粮行也就结束了经营。据陈竹如老人回忆,解放初期,老屋前的房屋曾被政府代管,当作门面房开过早餐店,每天早上供应烧饼、面条等。

像许多淮安传统民居一样,这处老房子被木板隔成三个房间,中屋为正堂,北屋为居室,南屋则是储物间。老房子里至今还存放着木床、橱柜、挂釉水缸等老物件。当然,几十年的岁月里,老房子经历了一些变化,屋顶被开了天窗,墙面也被粉白。时过境迁,部分墙面脱落,露出了青石墙体,那是老房子擦不掉的岁月痕迹。相传,在第一次解放淮阴城的战斗中,老房子曾是新四军的驻地,斑驳的墙面上似乎还记录着当年的红色岁月,破损的台阶上镌刻着说不尽的故事。

人民南路南门小街民居是南门小街仅存的一处古民居,也是淮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体现了淮安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有着独特的生活气息,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融媒体记者 黄 煌,通 讯 员 刘新宇 田 莹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