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秦九凤的三堂课

秦九凤的三堂课

发布时间: 2023-10-16 13:54  关注度:1288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我非常惊讶,大名鼎鼎的周恩来研究专家,对我这个无名之辈的观点竟然如此重视。我对他的严谨学风、务实态度越发敬佩,更激起了我对周恩来文化研究的痴迷。去年,余滔、毛建中等老师组建了淮安区周恩来文化研究会,我积极参与,其间从余滔等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周恩来的崇高品质有了更深的理解,进而决心在研究、宣传周恩来文化上做更多的工作。

得到秦九凤老师去世的噩耗,我很悲痛。我虽未与他沾亲带故,也不是他的忘年之交,但曾听过他的三堂课,终生受益,而且爱上三项事业,永远难以忘怀。

早就知道秦九凤是周恩来研究专家,但之前从未听过他讲课。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仿西花厅落成于周恩来纪念馆北侧、周恩来铜像揭幕、心连心艺术团到周恩来纪念馆演出……各种纪念活动隆重热烈,让家乡人民倍感自豪。4月底,县级淮安市总工会举行职工学习报告会,秦九凤应邀作了周恩来事迹报告。他着重讲述了中央对周恩来的评价,还讲述了他与同事们如何开展仿西花厅陈列、布展工作以及从北京运回的文物的价值与意义。为仿西花厅征集文物,他一年七上北京。他这种无私奉献、勤奋敬业的精神让人感动,也成了我爱上周恩来文化研究的动力。

001.jpg

有一次,他写的周恩来与龚荫荪的故事在某微信公众号上刊登,有一处描述有点出入。我在公众号上留言,他很重视,翻阅资料后,找人要到我的电话号码,联系上我说:“陈老师,你说对了!我改了,谢谢你。”我非常惊讶,大名鼎鼎的周恩来研究专家,对我这个无名之辈的观点竟然如此重视。我对他的严谨学风、务实态度越发敬佩,更激起了我对周恩来文化研究的痴迷。去年,余滔、毛建中等老师组建了淮安区周恩来文化研究会,我积极参与,其间从余滔等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周恩来的崇高品质有了更深的理解,进而决心在研究、宣传周恩来文化上做更多的工作。

20世纪90年代,我在淮安棉纺织厂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写出的“豆腐块”总感到不尽如人意,一度很彷徨。1998年5月,县级淮安市委宣传部举办了经济部门通讯员新闻业务培训班,我有幸聆听了秦九凤谈新闻灵感与创作。当时,他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先讲他如何从初中生变成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人生经历。1960年,初中毕业的他考上了淮安农业大学,半农半读式上了一年学后,学校停办了,只好辍学回家劳动。在生产队苦工分时,他不忘写作。哪个社员业绩突出,他就用铅笔在别人丢弃的香烟纸上写篇小稿子,然后向报刊投稿,经常被采用。他的写作能力很快被公社发现,于是他被调到公社写报道。不久,县委宣传部成立新闻报道组,他又被抽调到报道组写新闻。那时,他经常连夜写作,当时没有电子邮箱、传真,往往都是打电话一个字一个字报给编辑,第二天稿子就见报了。后来,他的新闻作品频频出现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上。因工作突出,1986年,他,一名初中毕业的农民,竟然被破格转为国家干部,全县仅两人。他又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如何捕捉新闻、写好新闻、吸引眼球……他讲得细致入微,我听得入脑入心。由此,我增强了从事新闻工作的信心,也提升了采写能力。此后,我为单位写的新闻稿件经常被市级以上“一报两台”采用,头版头条也时有出现。2010年企业改制,我离开企业成为网络写手。近年来,我采写了大量关于淮安区基层党建、典型人物事迹的新闻稿件,被很多主流媒体平台采用。

2001年,淮安区大力建设工业园区,并为园区22条道路公开征集路名。我作为最年轻的一个代表,参加了区民政局专门组织召开的征集会议。城市名、河流名、企业名、经纬数字名……参会代表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我最后一个发言,表示不同意此前各位老师的意见。我的建议是,用梁红玉、吴鞠通、沈坤、汪廷珍等老淮安历史文化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如果用这些名人的名字命名道路,市民和后人通过路名就能知道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同参会的秦九凤非常赞同我的建议。他说:“小陈这个建议很好。我们有责任把家乡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怎么传承,路名就是最好的传承。用历史文化名人的名字命名道路,既可以使我们形成独特的地名文化,又可以使历史文化得到延续,还可以因历史文化‘加分’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在秦九凤和文史专家刘怀玉的力挺下,22条道路最终全部依据老淮安的历史文化定名,并沿用至今。

秦老的这三堂课,对我影响至深。

■陈伯新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