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淮安德丰酱园的前世今生

淮安德丰酱园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 2024-04-08 15:43  关注度:1208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高建平
导读:淮安德丰酱园,是一家百年老店,它原来坐落在当地最热闹的响铺街上。当年,德丰酱园东至驸马巷,南至响铺街,北至夹板箱巷,西至卢记豆腐店,范围很大,仅酱缸就有百十口之多。

淮安德丰酱园,是一家百年老店,它原来坐落在当地最热闹的响铺街上。当年,德丰酱园东至驸马巷,南至响铺街,北至夹板箱巷,西至卢记豆腐店,范围很大,仅酱缸就有百十口之多。

据当地居民郝孚宁说,德丰酱园的前身是公懋酱园,是居住在青龙桥市口的著名绅士徐性伯创办的。

笔者最近拜访了徐性伯的孙子徐台武,从他的口述中了解到了德丰酱园的前世今生。

据徐台武(今年86岁)回忆,德丰酱园原来的商号叫公懋酱园,是一家连锁店。西门口的公懋酱园叫西公懋,响铺街上的叫东公懋。东公懋既生产也销售酱菜、酱菜,西公懋不生产、只销售。

响铺街上的公懋酱园,老板叫徐性伯,字心伯,是徐台武的祖父。徐性伯于清代光绪末年创办了公懋酱园,徐台武本人没有见过他的祖父,关于酱园的历史都是他日后听父亲口述的。

后来,徐性伯接到上级调令,赴海州盐务局担任局长。因家中无人可以继承酱园产业,徐性伯就把响铺街上的公懋酱园卖给了他的雇员——多年来一直参与生产经营的镇江人仲慕贤(当地人尊称其为仲先生)。

仲慕贤擅长生产酱菜、酱醋,他从徐性伯手上买下公懋酱园后,改名为德丰酱园。所以,人们如今只知道德丰酱园,很少有人了解公懋酱园这段历史。

徐台武回忆说,德丰酱园是四大股和八小股。后来,不少酱园里的员工参加革命并且取得了一番成就。老板仲慕贤和其侄子仲符礼长期在酱园工作,其中仲慕贤在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淮安工商联主委。原淮城镇镇长张平生、原淮城镇的青年书记赵长富等,都曾是德丰酱园的员工。

德丰酱园是前店后坊的格局,店后边有百十口酱缸。百十口酱缸,占地面积不小。

徐台武与他的哥哥徐台贤学的都是摄影专业。1953年,他们租下了德丰酱园对面玉器巷东边袁家两间朝北的楼上下门面,开了一家艺光照相馆。没事的时候,徐台武经常到对面的德丰酱园里去玩,因而对其内部设施非常了解。

据徐台武回忆,当年,进了德丰酱园的大门,有三间穿堂,穿堂南北都是敞檐。过了穿堂就是大厅,大厅内东西两侧都是柜台,东边卖油盐酱醋,西边卖各种酱菜。

东西两侧的木柜台相当长,有三四丈长。当年,一斤酱油一毛八分钱,半斤醋七分钱。德丰酱园的竹筹子很有特色,是用竹子做的,油墨色,很有年代感。竹筹子上烙着“壹分”“贰分”“伍分”“壹角”“贰角”“伍角”等黑色楷体文字。东边柜台内有十几口盘龙大陶缸,用来贮藏各种酱醋。缸口有圆桌面那么大,高约一米。身穿老蓝布制服的店员掀开缸盖,用长柄竹端子从缸里舀酱醋。西边柜台卖酱菜,酱菜种类繁多,有酱莴苣、酱黄瓜、酱地藕、酱海带、酱小瓜、酱小萝卜、酱胡萝卜、酱生姜、酱大蒜、酱地瓜、酱豆子、辣豆子、豆腐乳、榨菜头等,应有尽有。酱菜都盛在坛子里,酱菜卤子特别的鲜美,佐料考究。

1956年,德丰酱园参加了公私合营,由政府派来的代表管理德丰酱园。据徐台武回忆,合并之后,张平生、赵长富、仲慕贤、仲符礼四人都留在德丰酱园继续上班,外加其他8名员工,一共是12名员工。

德丰酱园接受淮安工商联管理,工商联的工作人员过去大多是私营工作者。1958年拓宽马路,德丰酱园的大门、穿堂、过道、柜台等处都被拆除了。后来,淮安酱醋厂重新建设了工业化的德丰酱园店,规模不大。

德丰酱园店又延续了30多年,用的还是竹筹子,店内还是东西柜台,东边卖油盐酱醋,西边卖酱菜,但是大多数酱菜都是从扬州批发来的。

再后来,德丰酱园店又被改成了德丰商场,“变脸”了几次,规模越来越小,其中一部分租给商户卖衣服。后来又进行了一次拆迁,德丰酱园被迁到驸马巷石牌坊东边,仅剩一间门面,不再生产酱醋,只卖酱菜。店里的百年盘龙大陶缸还有几口,但酱生姜、老卤大头菜、酱黄瓜、酱海带等酱菜都用塑料袋包装起来放在柜台上卖。

笔者经常逛街,逛到驸马巷的百年老店德丰酱园,常会买些酱菜。一来二去,我与店里承包经营的老板熟悉了,听他介绍起德丰酱园现在的情况。那位老板说我是热爱生活的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对这些细节感兴趣。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