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吴承恩墓发现始末

吴承恩墓发现始末

发布时间: 2024-07-08 09:58  关注度:1867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徐怀庚
导读:何杰,生于1934年10月,因病于今年4月1日去世。他生前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文史工作者,是首位确认了吴承恩父亲的墓碑并找到了吴承恩墓的人,曾参与吴承恩故居、文通塔、镇淮楼、韩侯祠等多处古建筑的修缮、恢复、保护工作,撰写了多篇淮安文史方面的文章。

前不久,应几位朋友邀请,我参加了追思老文史工作者何杰先生的座谈会。

何杰,生于1934年10月,因病于今年4月1日去世。他生前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文史工作者,是首位确认了吴承恩父亲的墓碑并找到了吴承恩墓的人,曾参与吴承恩故居、文通塔、镇淮楼、韩侯祠等多处古建筑的修缮、恢复、保护工作,撰写了多篇淮安文史方面的文章。

会议的主持人让我讲一讲何杰先生寻找和确认吴承恩墓和吴承恩父亲的墓碑的经过,那是因为我曾受何老之托,实地采访了发现墓碑者、挖墓人和收藏刻有“荆府纪善”字样的吴承恩棺木前站板(俗称“棺材头子”)的木匠。我撰写的题为《亲历者说:吴承恩墓发现记》的文章刊登于2021年6月20日的《淮海晩报》头版,后又被《江苏地方志》(2022年第2期)刊发。

我与何杰先生相识于2021年春天在河下古镇的一次聚会,人们都称他为“何老”。交谈中,何老向我讲述了他当年寻找吴承恩墓和确认吴承恩父亲的墓碑的往事。何老还告诉我,关于他寻找吴承恩的茔地、碑石、棺木一事,中央电视台、《扬子晚报》等媒体都曾采访过他,遗憾的是没有采访当年发现墓碑者、挖墓人和收藏棺木前站板的人。他建议我去采访他们。何老将向他提供墓碑线索的学生郭井爱的住处告诉了我。

前些年,我在石塘二堡寻访大运河淮安区段石涵洞、码头、渡船时,听闻了关于发现吴承恩墓、棺木和其父亲吴锐的墓碑的事情,后来又有当事人何老的讲述,采访线索越发清晰。我利用节假日骑车来到吴承恩父子的墓地所在地——淮安区石塘镇二堡村郭大庄,找到当年向何老提供墓碑线索的郭井爱,通过郭井爱又找到了挖墓人郭井中和收藏吴承恩棺木前站板的木匠吴顺来等当事人。为还原近50年前的“发现”经过,我先后十余次骑车来到淮城、石塘、二堡、马甸、马东等地,采访了20多名当事人和知情者,基本上弄清了1974年秋吴承恩和其父亲的墓地、墓碑的发现始末。

那是1974年11月初的一个早晨,何杰刚跨进教室准备上课,就听到教室外有人喊:“何老师,‘吴承恩’找到了。”何杰一看,是学生郭井爱。郭井爱告诉他,在郭大庄郭井锋家的猪圈附近发现了刻有“吴”字的石碑。何杰赶紧跟着郭井爱一路跑到离学校500多米的郭井锋家。何杰蹲下身子仔细观看石碑,发现石碑上刻有篆书“吴”字。他赶紧擦掉石碑上的猪粪和泥土,发现还刻有“明菊翁之墓”等字。

见此碑文,何杰喜出望外,他断定这就是吴承恩父亲的墓碑。他当即向大队报告,大队又向公社报告,公社又向县里报告。当天,淮安县文化馆派人前来调查,确认了该石碑为吴承恩父亲的墓碑。站在一旁的郭井中主动告诉大队干部,他家还有一块石碑(后经考证是吴承恩为其父吴锐写的墓志铭)被掩埋在草堆下。大队随即安排郭井道、郭井祥将两块石碑运到县文化馆。接收石碑的人员还安排他们到淮安饭店吃饭,并给他们每人5元钱作为奖励。

据郭井爱说,当年,何杰老师在课堂上曾多次告诉他们,吴承恩墓可能就在村庄附近,若发现带有“吴”字的石碑、木板等物件,要立即告诉他。何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曾了解到,吴承恩祖上在二堡一带有田,其去世后就葬在淮安城南吴氏“灌沟先垄”(灌沟后因整修水利而废,在吴承恩墓南约250米处),其墓在其父墓的西南侧(旧俗称为“父抱子”)。郭井爱一直把何杰的话记在心里,无论到哪里都十分留意。那天,他路过郭井锋家的猪圈时,突然发现一块石碑,上面恰好有个“吴”字……

这两块石碑是郭井锋、郭井中等人前一天晚上从一个无主坟中挖出来的,坟墓里共有三口棺材,其中两口棺材被运到大队用于制作农具,另一口棺材被郭井锋、郭井中等人卖给马涵洞中学用于制作课桌、门窗等物件。有一天,木工头子吴顺来用平板车将剩下的碎木头、刨花拖回家烧火,见平板车上缺了一块板,便顺手从木材堆上拿了一块木板铺在车上。这块木板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厚约3厘米。到家后,他将这块木板连同碎木头堆放在灶膛口。他妻子见这块木板厚实光滑(背面),便顺手用抹布擦了擦,当作了粮缸的缸盖。

1981年,何杰参与了吴承恩故居和墓园的修复工作。当时,他和同事们顺着1974年发现石碑的线索,找到了挖墓人郭井中等人和木匠吴顺来。吴顺来从厨房里拿出了那块被他带回家的木板,翻开一看,上面赫然刻有“荆府纪善”4个字。后来,为找到“射阳吴公灵柩”等字迹,他们还查看了许多黑板、课桌、门窗等物件,无果。

我写好稿件后,特地打印好送给何老审阅,并将采访中拍摄的照片和记录给他看,他审阅后在稿件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在追思会上,其他人还深情回忆了何老为竖立黄土桥抗日纪念碑、修缮文通塔所作的贡献。

一位研究吴承恩的专家说,如果不是何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现了吴承恩墓并确认了吴承恩之父吴锐的墓碑,吴承恩父子墓很可能至今还是个谜。

(本文作者:徐怀庚;文章来源:淮海晚报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