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锅铁巷”与“不二”的山阳县令

“锅铁巷”与“不二”的山阳县令

发布时间: 2024-08-05 21:13  关注度:899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陶洪仁
导读:明朝御史张瀚在其史料笔记《松窗梦语》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初任御史的张瀚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时,王廷相向他讲述了一桩见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初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水中,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城市中的传说故事很多,不少与小巷有关。

明朝御史张瀚在其史料笔记《松窗梦语》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初任御史的张瀚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时,王廷相向他讲述了一桩见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初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水中,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那天,我读着这则故事,真的为王廷相的所思所想叫好,更为张瀚“终身不敢忘”的“慎一”叫好。是的,警示之语告诫世人,万物之发端必于“一”,故必须理性对待“一”。

然而,当我最近再一次走进淮安区锅铁巷时,想起这条巷子的来历时,却获得了另一种感悟。

从仓桥向北不远就是锅铁巷,它有三四百米长。这条巷子因山阳县令“偷锅”“放锅”而得名。

传说,有一名山阳县令刚上任不久就接受了当地财主的宴请,喝醉以后竟被带到风月场所。第二天,当县令恢复清醒时,懊悔不已。他觉得做人的原则被玷污了。于是,他一直对此耿耿于怀,两个“我”之间开始了争斗和较量。最终,自尊自重的“我”战胜了随波逐流的“我”。他决心“不二”,而不是“不复顾惜”。

于是,这名县令选择一个人为百姓打更巡逻,每天天未黑就离开住所。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谢绝宴请,二是自我约束。他巡逻时,走遍了城里的大街小巷,路过了千家万户,若发现哪家的门没有关好或者“三防”上有漏洞,他必定把问题解决好才离开。

不过,这名县令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要将这些人家的锅“偷走”以示提醒。他将这些“偷来”的锅集中存放在靠近县衙(县衙在县东街)的巷子里。这就是“锅铁巷”这个名字的来历。

因为这名县令一直不能原谅自己的一次过错,就一直与自己过不去,因而就一直坚持打更巡逻,所以,在他的任期内,淮安城里的治安情况始终很好……

传说尽管带有几分荒诞色彩,但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鞋第一次被弄脏和彻底被弄脏之间有着天壤之别,中间是“不复顾惜”的若干个“二次”。

“原谅自己是堕落的开始。”这是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伊万·巴甫洛夫的一句名言。事实上,任何人都有七情六欲,只要是人,都会有人之劣根性或者说人性之弱点。所以,不论是谁,犯错总是难免的。如果说“一”是突破性的改变,是质的飞跃,那么,“二”才是真正的量质突破,是毁灭性的行为。故“慎一”固然重要,但“防二”更不可忽视,更为难能可贵。若因为新鞋踩进泥水里,就放弃自己的坚守,就不再注重自己的修养,这不是自甘沉沦是什么?

从一次犯错而不“不复顾惜”,到用自己与自己决斗的方法坚守“不二”,同样是一种境界。所以,我们应当从山阳县令的“不二”中得到启发。当犯了某一方面的错误时,既要防止“不复顾惜”,又要避免用“下不为例”为自己开脱,从而原谅自己,而让自己反复犯同一个错误,从而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这大概就是“锅铁巷”与“不二”的山阳县令给我们的启示。

■陶洪仁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