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我军地克据点捷报频传,众伪匪遭重创抱头鼠窜

我军地克据点捷报频传,众伪匪遭重创抱头鼠窜

发布时间: 2025-04-10 13:56  关注度:350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淮海区的匪患,实在是目前淮海人民凶恶的敌人与地方最大的祸患,已成为根据地建设的最大障碍。”1941年11月16日出版的中共淮海区党委机关报《淮海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社论呼吁“加强冬防自卫肃清残匪”。

“淮海区的匪患,实在是目前淮海人民凶恶的敌人与地方最大的祸患,已成为根据地建设的最大障碍。”1941年11月16日出版的中共淮海区党委机关报《淮海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社论呼吁“加强冬防自卫肃清残匪”。

彼时,正值《人民报》改名《淮海报》后不久。我们在淮安市档案馆查找、翻阅1941年11月出版的第101期、102期、103期、104期、105期《淮海报》发现,清剿伪匪是当时淮海区的一项重要斗争任务。为此,新四军主力与地方武装配合,在当月接连打了多场大快人心的胜仗。

“淮海区一贯的以多匪著称。抗战以来,由于部分土地的沦陷,在敌寇威胁利诱及残酷的压榨下,土匪的数目,更是有增无减。”第102期《淮海报》刊发的社论说,在反动派指使下,土匪破坏抗战、扰乱地方。特别是在边区各县如沭阳七八区、东灌沭等,土匪“啸聚成群”,少则数十人打家劫舍,多则数百人经常洗劫一村一乡,烧杀淫掳、勒捐派款,甚至强占田地,动辄滥杀无辜,民众被匪凌虐,几至生计告绝,大都十室九空,鸡犬不留,倾家荡产,流离失所。

抗日民主政府建立、新四军主力部队进驻淮海区后,曾屡次大举清剿,土匪气焰被大大打压,但尚未彻底肃清匪患。因此,该社论指出:“在目前匪氛猖狂的严重形势下,继续肃清残匪的任务,就不能不被提到主要的地位。

特别是处此严冬将临,正是土匪活动的大好时机,加强冬防自卫,更是刻不容缓的当前急务。”

史料搜寻过程中,我们在1993年11月出版的由中共淮阴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著的《淮阴人民革命斗争史》一书中,找到了一段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印证并更清晰地反映了当时淮海区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

书中说,1941年秋,日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实施“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更为彻底地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特务一元化“总力战”。在战术上运用优势兵力,分区进剿,分进合击,加修公路,安设据点。经常分布在淮海区活动的敌伪军有六七千人,其中一个大队驻淮(阴)、涟(水)、泗(阳)地区,一个大队驻新安镇、响水口;一个大队驻灌云、沭阳、新浦一带,一个大队驻宿(迁)新(安镇)公路及运河线上,其主力分布在陇海线上,总兵力超2000人。此外,汪系和平救国军第三十六师李实甫部,共辖两个旅,其第七十二旅彭朋占领灌云、沭阳一带,有2000余兵力;徐继泰活动于淮海、盐阜区之间。各县伪警部队也有很大发展。1941年淮海区有敌伪据点51个,到1942年已增加到100余个。在此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在淮海区的力量不仅日益壮大,而且与日伪沆瀣一气,互为呼应,已经对我党和新四军巩固根据地构成严重威胁。

鉴于这样的特定环境,新四军军部指示淮海、淮北等党政军机关,在积极准备对付日伪发动大“扫荡”的同时,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通力协作,反击顽匪的破坏和“摩擦”。

在第102期《淮海报》第三版,我们查找到一则酣畅淋漓的剿匪战斗报道《“十旅”“滨大”配合剿匪 两小时连克七据点》。报道说,匪首汤三猴子、周文生、范乃济、大草堆等在吴集会合,企图扩大匪化区。新四军十旅某部配合滨海大队于当月(1941年11月)10日午夜进击沭五区吴集、范庄、邵庄、耿树圩、侍洼、横沟等伪匪巢穴,“各据点伪匪皆望风披靡,历二时许七据点均被我占领”。两部“共俘伪匪百余名,缴枪六十余支,黄包车两辆,并在侍洼打下七个青年妇人”。后经审讯,这些妇人均系汤三猴子匪部在淮阴抬财神未给赎金被逼为妻的。七据点被克复后,伪匪分窜黄泥墩张小园。同月12日下午,黄泥墩被我军克复,伪匪仅困守张小园一据点,“现汤三猴子,大草堆,周文生及伪区长范乃济均被包围于张小园。”

紧接着在第103期第三版,《淮海报》对此次战斗又进行了追踪报道——《张小园伪匪窜逃后 民众自动折毁工事》。根据报道,困守张小园的残匪自知不逞,于1941年11月13日夜间慌忙逃窜。次日早晨,民众即自动将张小园工事全部折毁。这场战斗的胜利使得两个多月来陷入极端混乱、遍地伪匪的沭五区“始告平复”。该地民众对拼命搏斗的十旅战士“极端称颂,现正纷纷准备慰劳。”与此同时,滨海大队击溃灌一区条河公与李集一带土匪后,各乡保政权纷纷恢复。“为抗日辛劳者人必敬之”,滨大征粮工作空前顺利。

一鼓作气,《淮海报》第104期(1941年11月22日)、105期(1941年11月25日)再传前线捷报。

据第104期第三版报道《沭十区我军获捷 官田伪据点克复》,新四军十旅某部配合滨海大队,开展沭十区工作。于当月16日夜五区胜利后,进击官田伪匪,伪匪被挤入一炮楼,顽抗待援。“时群众送山芋送饭给前方战士的络绎不绝。”次夜,敌人仓皇逃跑,我部当即占领官田。

同日同版报纸还带来了淮涟地区战况。“新安镇伪与日军配合土匪百余人,携轻机枪2挺,本月十八日晨沿盐河向连云仓院等乡进扰,我第六联防处闻讯后,立遣基干队配合地方自卫队迎击,当将伪匪占领之某村包围,伪匪遂以机枪顽抗,我当即英勇冲杀,伪军狼狈逃窜,将所抢之牛驴及包袱等物全部丢弃。”这场战斗共击毙伪匪一名伤一名,缴获反宣传文件一包,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强了地区自卫武装打击伪匪、争取新胜利的信心。

第105期第三版《滨大夜克伪据点 沭大攻占颜家集》报道称,伪匪在盐河与石剑河汇合点构筑强固工事,蹂躏该地人民。当月21日夜,新四军滨海大队一部以轻捷的夜行军,突然包围该地,另以十余人突入该匪工事,一面攻击,一面破坏,仅十分钟就将伪匪所恃工事捣毁,而伪匪大梦方醒惊惶乱窜。“我部奋不顾身展开白刃搏斗,又数分钟即告结束。”这次战斗除毙伤伪匪四名外,其余二十五名全部被俘,并获陈高贞、张志选等伪匪首领,夺获长枪十七支,“而我竟毫无伤亡。”该据点拔除后,民众兴奋异常,自动将该据点全部焚毁。

同日同版来自沭二区的消息称,沭河北(沭二区)伪据点颜家集,驻有伪军百余人,为虎作伥。当月16日晚,沭河大队配合新四军某部于拂晓行动。敌伪闻讯仓皇应战,纵火焚烧其据点某大糟坊及伪区公所房屋后,逃往颜集北吴后圩固守。我军趁势追击,“至发稿时对吴后圩已采取包围攻势,伪军已成瓮中之鳖,谅不日将有捷报传来。”

一篇篇战斗报道,将我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面对敌伪顽夹击,淮海军民勠力同心,从各方面统一配合,奋起抗击,巩固抗日根据地。

通过进一步查阅报史资料,我们还了解到,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淮海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指挥机构,善打硬仗的淮海军区成立于1941年3月,下辖淮河大队、沭河大队、涟水县保安大队、东海县大队、淮阴县保安大队、滨海大队、沭阳县大队、泗阳县独立团等县级地方武装。1941年10月,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兼淮海军区,第十旅旅长刘震兼任淮海军区司令员。

报道组成员:何 弦 杜勇清 周登超 吴修文 王 伟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