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革命烈士彭雪枫——半壁河山留战绩 两淮风雨慰忠魂

革命烈士彭雪枫——半壁河山留战绩 两淮风雨慰忠魂

发布时间: 2025-06-24 09:03  关注度:382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1945年2月7日,党中央在延安和淮北大王庄同时举行追悼大会,彭雪枫的遗体被安葬在半城的雪枫墓园。2009年,彭雪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他诞生于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年代,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成为民族救亡图存的中流砥柱;他驰骋于抗日救亡的烽火前线,最终壮烈牺牲在指挥作战的最前沿……他用年仅37岁的生命,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他就是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的抗日名将——彭雪枫。

“半壁河山留战绩,两淮风雨慰忠魂。”这副题写在江苏省泗洪县雪枫墓园大门两边的联语,是李一氓在得知彭雪枫牺牲后,满怀悲痛之情题写的挽联,它是彭雪枫短暂却光辉一生的生动描述。彭雪枫1907年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披坚执锐,是闻名全军的青年将领,他所指挥的部队屡为前锋,战绩卓著。

抗战开始后,他率部挺进豫东敌后,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书记。1941年皖南事变后,彭雪枫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为对抗国民党骑兵部队,彭雪枫根据当地平原为主的地势特点,创建了四师骑兵团,这是新四军唯一一个团级规模的骑兵部队。在彭雪枫的领导下,这支骑兵部队迅速发展壮大,很快成为一支骁勇善战的战场铁骑,他们驰骋于江淮间,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为革命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彭雪枫文武双全,他不仅创建了骑兵团,还主持创办了《拂晓报》和“拂晓剧团”,在宣传教育群众、激励部队士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新四军四师战士中流传着一首歌谣:“彭师长有三宝,拂晓剧团、骑兵团,还有一张《拂晓报》。”

1942年,日伪军出动万余兵力,对淮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在彭雪枫的正确指挥下,四师主力在33天中进行了强袭屠园圩、二打马公店、血战朱家岗等37场战斗,打得敌人狼狈而逃,赢得了反“扫荡”斗争的彻底胜利。

彭雪枫始终把人民群众看作自己的父母,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1943年8月下旬,洪泽湖畔连降大雨,大柳巷圩堤崩塌,圩内上万群众和3万多亩庄稼危在旦夕。彭雪枫闻讯后,立即赶到圩堤上指挥抢险。在彭雪枫的领导下,军民齐心和洪水搏斗十几个小时,终于堵住了决口。之后,当地军民奋战近一个月,修筑了20公里的围堤。后来,为纪念彭雪枫,这段堤被命名为“雪枫堤”。

1944年春,彭雪枫指挥新四军四师在东起运河、西至津浦铁路的战线上,对日伪军发起猛烈的春季攻势,拔除据点46个、歼灭日军520余人、俘虏伪军1200余人。随后,四师主力又发起张楼战役,解放了这一被日伪军盘踞6年之久的战略要地。新四军四师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党西进恢复豫皖苏边区奠定了坚实基础。8月15日,彭雪枫率新四军四师主力从今江苏省泗洪县的半城出发,收复豫皖苏边区。9月11日,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

1945年2月7日,党中央在延安和淮北大王庄同时举行追悼大会,彭雪枫的遗体被安葬在半城的雪枫墓园。2009年,彭雪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融媒体记者 徐 薇,通 讯 员 耿 宣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