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涟水县成集镇的朱前村,是以革命烈士朱前的名字命名的。
朱前,原名朱贯义,1916年出生于涟水县余圩乡的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的态度令朱前等爱国人士深感愤懑与苦闷。1939年2月,中共苏皖特委派遣人员来到淮涟地区,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这让朱前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毅然投身抗日洪流之中。1940年,朱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更为频繁的“扫荡”,斗争形势愈发严峻。朱前临危受命,任涟水县交通站站长。为确保地下交通线的畅通无阻,他日夜操劳。1943年,日军的“扫荡”更加疯狂,敌后斗争环境愈发艰难,但朱前没有被困难吓倒,斗志更加昂扬。同年10月,中共涟水县委派朱前前往临近敌占区的盐西区岔庙乡任指导员。他以过人的斗争胆识、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出色的地区开拓能力,迅速赢得了组织认可。不久,组织又将他调往离土匪王培坤盘踞的时码据点最近的光华乡任指导员。
朱前一到光华乡,便迅速展开工作。他果断摧毁伪乡政权,加强“模范队”、联防队的力量。同时,他积极发动群众进行破路、拆砖墙等活动,甚至将壕沟一直挖到敌人炮楼前,让敌人进出变得极为困难,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4年6月16日夜,朱前等人在颜老庄颜孔芳家召开乡村干部会议,研究夏收及动员参军等重要工作。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会后,朱前和县区干部等十多人就地分散休息。拂晓时分,意外发生了:由于叛徒告密,王培坤率领百余名匪徒,带着机枪、大炮,趁着夜色偷袭颜老庄,迅速包围了颜孔芳家。
当时,朱前察觉到了危险。以他的身手,本可以迅速撤离,但他心中牵挂着还在颜孔芳家的其他同志。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冲出来,向敌人开枪射击,成功地将敌人吸引过来。此时,朱前正患眼病,又连续熬夜,眼睛肿得几乎睁不开。他边打边退,却不慎跌进了屋后的深塘里。塘中水浅且淤泥较深,难以拔足,芦柴根又戳伤了他的脚心,朱前不幸被敌人俘虏。
在被敌人押解的路上,朱前突然想起身上还带着一份党员名单,这份名单至关重要,一旦落入敌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他急中生智,示意颜孔芳等干部群众转移敌人视线,趁混乱迅速将名单毁掉。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审讯,他毫无惧色,厉声痛斥王培坤的卖国行径。王培坤恼羞成怒,命人对朱前施以各种酷刑:皮鞭抽打、板凳砸身、烙铁烙体……朱前在一次次的折磨中昏死过去,但每次醒来,他依然毫不畏惧地斥骂敌人。
6月18日清晨,刑场上气氛紧张而压抑,一把磨得锃亮的大铡刀摆放在刑场正中,朱前毫无惧色,他高声痛骂王培坤,并连声高呼:“共产党万岁!”敌人见状,赶忙用绳子勒紧他的脖子,并不断用尖刀戳他。但朱前始终怒目圆睁,痛骂不止。丧心病狂的王培坤喝令刽子手先铡去了朱前双臂、下肢,最后又将他的脖颈放到血淋淋的铡刀下……朱前就这样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朱前牺牲后,中共涟水县委在烈士家乡召开追悼大会,立了纪念碑。全国解放后,为永远纪念朱前烈士,涟水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古桥乡改名为“朱前乡”(现朱前村)。2006年4月,涟水县政府拨款在墓碑处修建了六角纪念亭。
■记 者 徐 薇 通讯员 聂广晶
上一篇:漕盐要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