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1年春,在祁老庄炮楼前,一场惊心动魄的剿匪战斗打响。八路军115师教导旅十五团教导员朱洪滨,在腿部不幸中弹、战友相继倒下的危急关头,毅然强忍剧痛继续冲锋,最终血洒疆场,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朱洪滨原名朱滨,涟水县岔庙镇穿心庄人,1920年11月出生。他自幼勤奋好学,10岁开始读小学,17岁凭借优异成绩考入省立扬州中学。抗战爆发后,他毅然弃学回家,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并于1938年春加入涟水抗日同盟会。此后,他跟随抗盟宣传队频繁深入农村,通过集会演讲、文艺演出、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方式,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
1939年3月,日军侵占涟城,局势愈发严峻。
朱洪滨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林士钧等组织的涟水民众抗日独立营,并在此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团成立,朱洪滨担任该团二营教导员。
当时,部队物资匮乏、生活艰苦。朱洪滨心系部队,主动到亲友家为部队筹款借粮、安排食宿,还经常将部队带到自己家中,发动全家人为指战员们洗补衣服。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下,哥哥朱洪涛脱离国民党,主动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
朱洪滨机智沉着、立场坚定。1939年秋,地方恶霸、土匪头子苏贡田带着匪徒四处骚扰百姓,为非作歹。朱洪滨得知后,率部迅速出击,攻打土匪窝巢,成功活捉了苏贡田,并将其镇压,有力地打击了土匪的嚣张气焰。1940年2月,部队在沭阳钱集一带休整时,被国民党军王光夏部包围。朱洪滨与一部分战士被困在一个庄上,情况万分危急。朱洪滨利用土炮将敌轰散,成功突出重围。
1940年秋,朱洪滨所在的八团上升为八路军115师教导旅十五团。次年春,为了提高部队素质,他们决定赴宿迁境内休整。临出发前,为打击敌人嚣张气焰,部队决定对朱集、新渡一线的土匪武装进行一次清剿。3月27日,清剿行动全面展开。朱洪滨与营长钱潜率部围剿祁老庄的徐宗宪匪部。该庄内有炮楼、周围有深沟,敌人占据有利地势,部队几次强攻都未能成功。
此时,朱洪滨等人被敌火力压制,为了抢占壕沟、接近炮楼,他毫不犹豫地带头冲出,不幸腿部中弹。钱潜立即组织火力掩护,连长陆正学奋勇冲上去,却不幸牺牲。后面一个战士冲到朱洪滨面前,执意要背他下火线。为避免更大伤亡,朱洪滨严词拒绝:“不要管我,快隐蔽战斗!”边说边摘下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和怀表交给这名战士,又拿出一支钢笔,深情地说:“回去交给我的家人,留给我刚出世的儿子,作个纪念吧!”说完,他强忍着伤痛,继续投入战斗,不幸又连中数弹,壮烈牺牲。
朱洪滨牺牲后,党和政府为了纪念这位英勇的抗日烈士,在他的家乡修建了烈士陵园,并将他的家乡命名为洪滨乡(现为洪滨村)。如今,朱洪滨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烈士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
■记 者 徐 薇,通讯员 耿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