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革命烈士王赞虞、王仲安——一门双烈士 三代九参军

革命烈士王赞虞、王仲安——一门双烈士 三代九参军

发布时间: 2025-07-20 10:37  关注度:239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王赞虞、王仲安兄弟俩一直是盱眙人的骄傲。”盱眙县委党史工委办公室主任何东兴介绍道,王赞虞、王仲安分别于1910年、1913年出生于管仲,他们的父亲王达才具有民主思想,对兄弟俩寄予厚望,早早便将他们送入学堂,期望他们能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

“一门双烈士、三代九参军”,这是盱眙县王达才一家积极投身革命的真实写照。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王达才一家三代共九人先后投身革命,其长子王赞虞、次子王仲安分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血洒疆场。

“王赞虞、王仲安兄弟俩一直是盱眙人的骄傲。”盱眙县委党史工委办公室主任何东兴介绍道,王赞虞、王仲安分别于1910年、1913年出生于管仲,他们的父亲王达才具有民主思想,对兄弟俩寄予厚望,早早便将他们送入学堂,期望他们能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

20世纪20年代,在凤阳县中求学的王赞虞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中共徐海蚌特委所属的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王赞虞与另一名共产党员卢新民一同回到盱眙,于1932年在王晓庄建立了鲍管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王晓庄党支部,隶属于中共泗县委员会。此后,他们通过秘密串联,组织雇农成立抗债会,要求减免苛捐杂税;兴办学校,向当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开展秘密活动,播撒革命火种。然而,受“左”倾路线影响,中共泗县委员会组织的大庄集农民暴动最终失败,泗县各地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王晓庄党支部也未能幸免,被迫停止活动。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王赞虞带着王仲安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的积极表现得到了地下党组织的认可。次年,王赞虞被委任为五河抗日民主政府第一区区长。之后,他率领区队等抗日武装与敌人展开顽强斗争,令敌人闻风丧胆,敌人多次发动袭击,均被他沉着指挥区队击退。

1939年,王赞虞正与区队干部在五河县小溪区开会。因汉奸告密,五河县日伪军出动百余人突袭王赞虞。被敌人包围后,王赞虞沉着冷静,带领众人奋起抵抗。激战一个多小时后,子弹耗尽,王赞虞毅然决定自己与其他4名同志留下阻击敌人,掩护其他人突围。待其他人成功突围后,王赞虞才带领4名同志尝试突围。然而,由于敌众我寡,突围过程中他不幸中弹负伤。此时,敌人的子弹如雨点般射来,最终,担任阻击任务的5位同志全部壮烈牺牲。王赞虞身中5弹,左臂被打断,牺牲在小溪河畔。

王赞虞等遭敌袭击并壮烈牺牲的消息迅速传遍小溪区。王仲安在敌人撤退后,赶到小溪河畔,含泪收殓了王赞虞和其他烈士的遗体。王赞虞牺牲后,淮北苏皖边区政府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自发送葬的队伍近两里路。

兄长的牺牲更加激发了王仲安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掩埋了兄长的遗体后,他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投身抗日斗争。在抗日战争中,王仲安处处以兄长为榜样,用兄长的精神激励自己,与同志们并肩作战,最终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进攻苏北根据地。担任苏北地区泗南县副县长的王仲安在配合淮北挺进支队四处寻机打击敌人时不幸被俘。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始终坚守信仰和原则,最终壮烈牺牲。

王达才一家三代九人投身革命,王赞虞、王仲安兄弟俩更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记 者 徐 薇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