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能人助力,让“乡情纽带”变“致富新途”——淮安村集体增收路径调查⑦

能人助力,让“乡情纽带”变“致富新途”——淮安村集体增收路径调查⑦

发布时间: 2025-11-19 15:58  关注度:228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集体增收,能人带动是“捷径”。在淮安,一批在外能人、党员骨干、致富带头人,以乡情为纽带,用人脉搭桥梁,把在外积累的人脉、技术、资金带回故土,让“远在天边”的资源变成“近在眼前”的财富,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蹚出了一条能人带动、乡情兴村的增收路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集体增收,能人带动是“捷径”。在淮安,一批在外能人、党员骨干、致富带头人,以乡情为纽带,用人脉搭桥梁,把在外积累的人脉、技术、资金带回故土,让“远在天边”的资源变成“近在眼前”的财富,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蹚出了一条能人带动、乡情兴村的增收路径。

人脉助力“拓渠道”

没门路、少资源,村集体发展如何破局?“有能人牵线,外面的订单、政策、技术主动找上门!”不少村干部感慨,在外能人积累的人脉资源,就像为乡村打开了一扇对外窗口,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金湖县银涂镇涂沟村的发展,离不开在外能人的牵线搭桥。该村依托本村籍在外能人,成功对接上海豫宏(金湖)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拿下1000万元的防水材料订单,预计可为村集体带来50万元收益;从涂沟村走出去的江苏省阿珂姆野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万从龙,全力促成村企合作,让乡情转化为切实的收益。这些人脉资源不仅带来短期订单,还让村里与外部市场建立了长期联系,拓宽了路子。

“名师引路”,则是盱眙县古桑街道白虎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引擎”。依托凹土这一特色资源,白虎村联合街道党工委打造“凹土名师工作室”,邀请行业领军人才、无锡欧佰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靖入驻,并提供活动场所。在蒋靖的推动和带领下,凹土行业研讨会、技术对接会等在村部举办,将周边集聚的大小凹土深加工企业团结在一起,分享客户资源、技术经验、行业信息等。相关企业扎根发展,村集体则稳定地从厂房出租、服务提成中实现年增收近20万元。

“能人一句话,胜过跑市场百千次。”涂沟村借助在外能人的资源拓展建材、电子等产品销售渠道,预计年增收益超50万元;白虎村借助“凹土名师”的行业影响力,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让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

能人反哺“添动能”

树高千尺不忘根,致富思源报乡梓。不少在外打拼成功的能人,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厚谊返乡创业、投资兴业,把资金、项目、技术带回村里,成为村集体增收的“主力军”。

洪泽区沈渡村的旧校舍、旧村部、旧卫生室,这些闲置多年的“包袱”,在在外能人手中变成“聚宝盆”。在外地承包建筑工程的曹如全,返乡后将旧村部改造为办公楼,承接周边工程项目,每年向村集体缴纳租金5万元,带动20余名村民就业;在丹阳经营卷板厂多年的陈往宽,租赁村里的旧卫生室扩大生产,让闲置资产焕发新生;在常熟从事电子配件生意的朱洪波,返乡后投资改造旧校舍,打造高端民宿,带动周边村民销售土特产,村集体每年获得5万元租金收益。

淮阴区庆丰村的在外能人以招商引业的方式反哺家乡。在在外能人牵线搭桥下,昊强建材项目落户镇工业集中区,通过税收分成,2024年为村集体带来收益超20万元。通过在外能人“穿针引线”,庆丰村不用出门便引来多个优质项目,让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去年该村村集体收入超130万元。

涟水县皂角村打造的“同心米”品牌,离不开在外能人助力。在县政协的助推下,行业商会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市场对接,该村尝试种植优质有机水稻,创建“同心米”品牌,该品牌大米通过了72项有机指标认证,成为涟水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打造的第一个有机品牌。南京、无锡等地客商交订金认购,每亩地产值达4500元,2024年135亩有机水稻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情感维系“燃星火”

在外能人资源的激活,离不开情感的维系。淮安一些村干部用真心换真情、用服务暖人心,让在外能人愿意反哺、主动助力,让情感成为连接乡村与外部资源的纽带。

对待在外能人,涂沟村坚持真心投入、不图回报。逢年过节,村“两委”会上门看望慰问在外能人家人,在外能人家中有红白喜事主动上门帮忙。“只要家乡有需要,能人们总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村党总支书记顾叶发说,这种情感维系带来的资源,比单纯的商业合作更稳固、更长久。

金湖县牌楼村的“本地人脉”,成为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紧邻园区,牌楼村常需处理征地、建厂中的矛盾纠纷。凭着在当地的人脉和情感信任,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带着感情上门沟通。高效的矛盾化解能力,让金湖经济开发区对牌楼村充满信任,将秸秆禁烧巡查、环境卫生管理、土地代管等服务全部交给村里,2024年仅这些服务就为村集体增收约50万元。

洪泽区大刘村第一书记卜慧珍,用“围墙之内你掌管,围墙之外我帮你”的承诺,留住了一度想撤离的振华铜业。企业创办人初来洪泽投资时,因厂房问题陷入困境,卜慧珍主动协调解决厂房清退问题,全程帮办审批手续、协调周边事宜,用“娘家人”般的贴心服务打动企业负责人。也正是这份承诺和一以贯之的行动,让振华铜业在洪泽扎下根,2024年开票销售超2亿元,为村集体带来225.3万元经营性收入,带动3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从人脉搭桥到能人反哺,从情感维系到同心聚力,淮安乡村用实践证明,在外能人不是“远水”,乡情不是“虚功”,只要用真心激活能人资源、用情感凝聚乡情力量,就能让人脉变成发展的资源要素,让乡情变成实实在在的村集体收益。

■记 者 唐筱葳 王 舒 吴海涛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