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淮潮涌,戎耀生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坚持重点重抓明方向、深耕细作涵底蕴、守正创新促发展,广大干部职工攀高比强、争先进位,为淮安奋力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展示“象征意义”贡献力量。
8月23日至24日,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人社局联合主办,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承办的2025年淮安市国防教育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成功举办。经层层选拔,来自全市的86名退役军人成功晋级决赛。我市在全国首次颁发国防教育辅导员中高级证书。
取得国防教育辅导员中高级证书有什么作用?该怎么使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在全国率先探索国防教育“兵教融合”新路径,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建立政校企合作机制,选派优秀退役军人进校园、担任兵教员,开展国防教育辅助教学。9月18日,该局组织开展“兵教融合”进校园暨国防教育宣讲活动,开展国防教育“兵教融合”工作的中小学代表现场为兵教员颁发聘书,为我市推进国防教育事业发展、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进行了有益尝试。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谋好民生“大文章”,用心用情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实施品质安置“五心工程”,着力解除后顾之忧。持续巩固“全程安置”“阳光安置”经验做法,聚焦军转干部快速融入地方难题,运用选岗践学、专业辅导、导师帮带、跟踪评价机制,施行安置单位主要领导“师徒制”,159名转业军官实现合理安置、人岗相适,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充实到应急、医疗、政法等基层岗位比例增加至38%,连续多年又好又快完成移交安置任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活力之源。针对每年新返乡的约1300名退役军人的就业大事,我市校地共建退役军人教育学院、发展学院,实施链接名企、荟萃名师、锻造名匠“三名工程”,先后为中天钢铁、捷泰新能源等重特大项目培育“兵工匠”213名、人均月收入超7000元;培育乡村振兴“兵支书”403名、“兵委员”1089名;培育农业强市“兵农人”212名,涌现出180余名乡村致富带头人。
返乡就业大有可为,自主创业活力迸发。细致做好扶持政策宣传引导工作,全市有军创企业3700余家、个体工商户1.28万户、纳税超百万元企业85家。高标准建成退役军人创业园区2家,入驻军创项目63个。军创小集市火爆出圈,斩获全省军创大赛二等奖。“十四五”末孵化成功的退役军人创业项目将突破50个。
强国须强军,军强则国安。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多措并举提高服务保障水平,让尊崇军人、关爱老兵成为社会风尚。扎实推进拥军支前,建立健全与部队战备等级相匹配的拥军支前应急应战响应机制,全市范围遴选医卫、交通、科技等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支前队伍理论培训、技能实操,组织支前演练,支战援战能力显著提升。
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市县设立拥军优属资金400万元,深入开展“慈善双拥行”、关爱“边海防”官兵家庭、“新兵守国·老兵守家”等系列活动。与西藏墨脱边防连队开展“城连共建”,投入350万元帮助其修建文体活动中心,以实际行动彰显淮安作为连续六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担当作为。
聚力营造尊崇氛围,公共交通、公办景区景点对全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免费,淮安公交“老兵您好”语音播报登陆央视;优待证提速办理,最快压缩至5个工作日;设立市县两级医疗优待定点机构14家,“两优五减半”惠及退役军人就医;开展“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常态化组织“清明祭英烈”、烈士纪念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创作推出《新安旅行团》《淮安市老复员军人风采录》等文化精品力作。
7月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启动实施了一项有特殊意义的拍摄活动,为全市范围内健在的32名在乡抗战老兵录制口述历史影像,以戎耀光影形式“抢救”即将消逝的珍贵记忆。老兵们穿上军装,用颤抖的双手拿出珍藏的勋章。许多老兵将几十年未曾向他人甚至自己子女讲述的战斗细节,在镜头前娓娓道来……
红色,是淮安的底色。擦亮红色底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淮安人的时代重任,更是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职责所在。
为有效破解全市烈士纪念设施总量大、分布散,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普遍存在底数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确、管护不到位等难题,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开展烈士纪念设施大起底、大排查专项行动,建立“日常维护+专项修缮+动态监管”工作机制,对全市烈士陵园、零散烈士墓实现动态管护、全程可溯。同时,强化科技思维,建设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平台,聚焦数据整合,推动共享交换,打通数据壁垒、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动、实时监测。
广大干部是打头阵、闯新路、破险阻的先锋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突出思想淬炼、业务训练、实践锻炼三个重点,常态化组织开展“铸戎江淮”青年干部大讲堂等活动,锻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深入实施“护戎江淮”三年行动计划,从学用政策法规、提高工作技能、解惑法律难题、帮援涉诉问题等方面,全面提高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政策落实、权益维护等依法行政能力。
聚焦基层一线工作力量,创新推出“互看互评”“服务保障大家谈”交流平台,有效解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全市先后成立1300余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1.4万余名退役军人加入志愿者行列,用一身身“迷彩绿”衬托起一道道“志愿红”。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更好履行新时代新征程职责使命,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让戎耀之光在江淮大地更加璀璨夺目。
■记 者 蔡雨萌,通讯员 相润杰 张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