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你被自动续费“坑”过吗?谨防便捷变“踩坑”

你被自动续费“坑”过吗?谨防便捷变“踩坑”

发布时间: 2025-11-20 14:29  关注度:310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如今,移动支付的普及带来了消费的便利,花钱变得越来越“没感觉”,不少人开通了自动续费等功能,但由于开通时不够谨慎,后期经常发生消费纠纷。对此,清江浦区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谨慎开通自动续费功能,防范可能出现的消费纠纷。

如今,移动支付的普及带来了消费的便利,花钱变得越来越“没感觉”,不少人开通了自动续费等功能,但由于开通时不够谨慎,后期经常发生消费纠纷。对此,清江浦区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谨慎开通自动续费功能,防范可能出现的消费纠纷。

●隐蔽的消费陷阱

“无感消费”在方便人们之余,也会带来一些糟心事。今年10月份,清江浦区的林女士在翻看手机账单时,意外发现有一笔来自某视频剪辑App的会员自动续费扣款记录,金额25元。

原来,林女士为制作孩子生日视频,在该App购买了3元的特效模板。支付时,界面有条款提示,系统默认勾选同意,但她因急于完成视频制作,未及细看便点击了确认。次月,林女士的银行卡被自动扣除25元会费,扣款短信显示“连续包月服务”。“我从未主动开通会员,更未收到任何续费提醒。”林女士说。生气之余,林女士赶紧取消该App上的自动续费功能。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取消的步骤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最后我从网上找到一些视频教程,仔细研究后才取消自动续费,如果光按商家的提示,很难取消。”她说。

记者发现,类似林女士这样受过App自动续费困扰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一半以上的消费者表示曾经遭遇过App自动续费,其中过半以上的消费者表示自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动续费的。

●自动续费条款“藏”得深

记者发现,大部分App自动续费的条款“藏”得很深。在某视频App的VIP会员注册页面,“首月3元特惠”以红底白字的醒目形式呈现,“连续包月9.9元”同样采用大号加黑字体,十分抢眼。然而,“到期后25元/月续费,可随时取消”这一关键提示,却使用了浅色小字,稍不留意就会被消费者忽略。

某音频App也存在类似情况。其会员申请页面上,“连续包月限时特惠4元”“首季连续包季40元”等优惠内容均以大而黑的字体显示,十分醒目。而下方关于自动续费的提示——“到期前一天为您自动续费20元/月,如需取消可在‘管理自动续费’页取消……”,则采用了灰色小字,与上方醒目的优惠信息形成鲜明对比。

除了上述情况,还有一些App推出7天免费试用、0.1元享7天等颇具噱头的活动。这些福利看似诱人,但背后却隐藏着自动续费的“陷阱”。如果消费者想要享受这些福利,就必须开通到期自动续费功能,很多消费者往往没有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就轻易选择了同意开通,最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费。

●“遇坑”可追偿维权

记者了解到,视频类App自动续费是当前消费者“吐槽”的重灾区。这些App往往以低价的月、季、年度会员套餐吸引用户充值,然后再通过自动续费收割消费者的“记忆税”。对此,清江浦区消保委秘书长曹如松提醒,不要随意开通自动续费功能,一些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授权的自动续费功能,暗中扣费,令人防不胜防。

对于自动续费乱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中规定:“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中规定:“采取自动续订、自动续费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征得用户同意,不得默认勾选、强制捆绑开通。在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前5日以短信、消息推送等显著方式提醒用户,服务期间提供便捷的随时退订方式和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取消途径。”

“如果App关于自动续费的提示不够醒目,或者有意隐瞒、弱化这种提示,那显然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消费者与商家完成了自动续费交易,也是基于其真实意思表示受到欺诈而做出的,消费者有权撤销该民事法律行为,并要求商家返还消费款项。”曹如松说,被侵权的消费者可以向12315举报或向消费者组织投诉,还可以诉诸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记者 徐薇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