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淮河下游治淮第一仗·开辟新沂河

淮河下游治淮第一仗·开辟新沂河

发布时间: 2010-10-13 19:04  关注度:10396  来源:淮安新闻网  作者:
导读:1950年10月,地处淮河下游的原淮阴地区(今淮安市)的治淮第一仗,也是苏北和淮河下游地区的治淮第一仗,是1949年9月苏北导沂整沭司令部正式成立、10月正式动工开始的。

■ 徐忠

当今的淮安市人,过去的淮阴地区人,不熟悉治淮历史的人,往往都认为治淮是从1951年5月毛泽东主席题字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开始的;也有人认为是从1950年10月14日周恩来总理亲自授意、修改、制定、主持政务院会议通过、颁布实施《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开始的,而实际上全流域大规模治淮,是1950年10月,地处淮河下游的原淮阴地区(今淮安市)的治淮第一仗,也是苏北和淮河下游地区的治淮第一仗,是1949年9月苏北导沂整沭司令部正式成立、10月正式动工开始的。

从地理位置来说,淮阴范围内的沂、沭、泗河均发源于山东沂蒙山区,下游经淮阴出海,总流域面积8万平方公里,徐、淮占三分之一,约2.6万平方公里。这三条河道原为淮河尾闾的一大支流,自从黄河夺泗夺淮以后,内部水系被打乱,失去了入海出路,洪水经常泛滥成灾,持续了几百年。

从时间方面来说,1949年夏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宣告包括原淮阴地区(今淮安市)在内的江苏北部全境的解放!可是天公不作美,素有“洪水走廊”之称的淮阴地区,当年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据《淮阴水利志》记载,有927万亩农田被淹,损失粮食3.1亿公斤,倒塌房屋25万间,淹死大牲畜2000多头,有750人死伤,250万灾民靠人民政府救济为生,240万灾民生活无着,外出逃荒。

当时的苏北区党委立即把包括淮阴在内的苏北严重灾情报告火速报到北京。来自湘江之畔的毛泽东和童年生活在淮水之滨的周恩来,眼噙泪花看着灾情报告,立即联名签发回电,满怀深情地指令:“现在解放了,如果不认真治水,根治水害,政权就无法巩固。应当抓紧当前战争刚刚结束的有利时期,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积极治水。……全力组织人民生产自救,以工代赈,发动群众,积极着手兴修水利,以清除历史上遗留的祸患。”

苏北区党委、苏北行署和苏北军区司令部联合发出《苏北治水运动总动员令》,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与水利专家,经过反复勘查论证,形成了苏北治水第一仗,在淮北平原上开挖一条横贯东西的洪水入海道新沂河。1949年9月苏北导沂整沭司令部正式成立,中共淮阴地委书记李广仁任司令员兼政委、淮阴地区专员陈亚昌、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熊梯云等为副司令。周恩来总理听取了国家水利部和华东局的汇报后,当即批准了这项工程,并转请董必武副总理批拨以工代赈的大米3000万斤,大大鼓舞了参加导沂整沭工程的70万干部群众,挑担推车,奔赴工地,日夜奋战,展开了一场淮河下游地区大规模治水的“淮海战役”。花了6个月的时间,共完成土石方3645万立方米,采用“筑堤、束水、漫滩”的排洪方式,开挖了一条长183公里、泄洪流量3500秒/立方米的洪水入海新通道。抗击了当年过境洪水的五次洪峰的袭击,保障了淮北地区人民的幸福与安宁。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