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助手 > 中药配饰能否“戴”出健康?

中药配饰能否“戴”出健康?

发布时间: 2025-10-23 09:25  关注度:266  来源:  作者:
导读: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马千里介绍,中药配饰并非毫无来由的营销噱头,其背后有着深厚的中医理论支撑,核心源于古称“衣冠疗法”的“闻香治病”传统。这一疗法的原理,在于芳香类药材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可通过口鼻吸入、皮肤渗透等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影响气血运行与脏腑功能。

这个沉香手串据说能安神助眠,那个香包声称能防过敏……如今,兼具文化韵味与养生功效的中药配饰在市场上悄然走红。从传统香囊到各式药材手串,这类产品往往被宣传为拥有诸多神奇功效。那么,这些神奇功效是真的吗?中药配饰能否真正“戴”出健康?

●千年传承有据可依:“衣冠疗法”的现代演绎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马千里介绍,中药配饰并非毫无来由的营销噱头,其背后有着深厚的中医理论支撑,核心源于古称“衣冠疗法”的“闻香治病”传统。这一疗法的原理,在于芳香类药材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可通过口鼻吸入、皮肤渗透等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影响气血运行与脏腑功能。

追溯历史,早在《山海经》中就有“熏草佩之可治疠”的记载,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更明确提出佩戴香囊有“避疫气,令人不染”之效。端午佩香囊习俗广为人知,古人将苍术、白芷、菖蒲、艾叶等药材制成香囊佩戴,用以辟秽浊、防时疫、驱蚊虫,这便是中药配饰最早的形态。现代研究也证实,艾叶、苍术等药材的香气能杀灭空气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在人体周围形成天然保护屏障。

“这些芳香物质能刺激鼻黏膜,提高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从而增强机体防御能力。”马千里补充道,这正是中药配饰能起到一定保健作用的科学依据。

●功效有限莫神化:“治未病”而非“治已病”

尽管有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的双重支撑,但马千里也特别强调,目前市场上一些中药配饰的功效被明显夸大了,“中药配饰最多算‘治未病’范畴的辅助保健手段,绝非能包治百病的神器。”

在临床实践中,马千里见过不少合理使用中药配饰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一位35岁的女性患者因工作压力大,患有轻度焦虑和睡眠障碍,她的手腕上戴着一串沉香木手串。患者表示,每当她感到紧张时,闻一闻手串的香气,就能快速平复情绪。这个动作成为她自我调节心理的“锚点”,与规范治疗形成了互补,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这样的积极作用有着明确边界。马千里指出,中药配饰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清新空气、愉悦心神,通过嗅觉改善情绪,缓解轻度焦虑;二是化湿醒脾,苍术、砂仁等药材的香气对改善湿气重、食欲不振者的症状有轻微辅助作用;三是驱蚊虫,艾叶、薄荷等药材的气味能形成天然屏障,减少蚊虫侵扰。“但对于高血压、焦虑症、消化系统疾病等明确病症,中药配饰完全无法替代药物治疗及针灸等规范疗法。”马千里强调,宣称中药配饰“佩戴即治愈”的说法违背科学原理,纯属夸大其词。

●临床警示:这些误区要避开

随着中药配饰的流行,因使用不当导致的问题也日渐增多。马千里结合门诊案例,列出了公众对于中药配饰使用常见的四大误区。

最常见的误区是混淆“保健”与“治疗”。“很多患者像依赖药物一样依赖中药配饰,反而耽误了正规治疗的时机。”马千里坦言,中药配饰是“锦上添花”的保健选择,绝非“雪中送炭”的治疗手段。

忽视过敏风险。有一位8岁的过敏性鼻炎患儿,家长为其购买了号称能“通窍抗过敏”的中药香包,结果气味浓烈刺激,加重了孩子的鼻粘膜负担,导致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加剧。马千里解释,沉香、檀香等药材都可能引发皮肤红疹、呼吸道不适等过敏反应,敏感人群尤其需谨慎。

盲目追求名贵药材和忽视产品质量也是常见误区。“并非越贵越好,沉香、檀香虽好,但若是假冒伪劣产品或是使用者的体质不适合,反而有害。”马千里提醒,市面上不少中药配饰产品用料不明,甚至用染色、熏香的劣质材料冒充药材,长期接触会危害健康。

●专家支招:这样选择更安全

针对如何正确选择中药配饰,马千里给出了四点实用建议:

首先要明确需求。安神助眠可选择含檀香、远志的产品,提神醒脑适合含薄荷、冰片的配方,驱蚊则可侧重艾叶、菖蒲等成分,按需选择才能发挥作用。

其次务必选择正规渠道。优先考虑有品牌、成分标注清晰的产品,或从正规医疗机构购买,确保药材道地、配比安全。

再者要结合体质考量。中医讲究药材的寒热温凉属性,体质偏热者若选用过于温燥的肉桂、吴茱萸等药材,可能效果适得其反,不确定时最好咨询中医师。

最后需注意观察反应。佩戴初期要留意皮肤有无出现红疹、瘙痒,呼吸道有无不适,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停用。此外,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配饰,气味变淡后需及时更换,一般建议20—30天更换一次。

“孕妇、新生儿及严重肝肾疾病患者应避免佩戴,婴幼儿更要防止抓舔误食。”马千里特别强调了特殊人群的使用禁忌。

马千里总结道:“中药配饰是传统文化的美好传承,我们可以欣赏其雅致的外观,也可利用其辅助保健功能,但关键是要保持理性。把它当作健康生活的点缀而非对其产生依赖,才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智慧的魅力。”

■记者 何剑峰;来源:淮海晚报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